12日傍晚,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日本大阪世博园传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荣获国际展览局颁发的大阪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金奖。这是我国首次摘得海外综合类世博会金奖。
作为由政府主办的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世博会被誉为“全球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从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上湖州丝织品质压群芳,到1982年新中国在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舞台首次亮相;从2010年上海浦东“东方之冠”的盛放,到2025年大阪“中华书简”的徐徐展开,在跨越170多年的世博长卷中,中国不仅是一位参与者,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为这幅画卷镌刻下鲜明的国家印记。
自4月13日对外开放,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馆便成为“流量担当”,不少人直呼“美到让人挪不开眼”,是本届世博会最受欢迎的国家馆之一。
中国贸促会最新数据显示,大阪世博会期间,中国馆累计接待游客超190万人次,日均参观人数超过1万,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位政要和知名人士、近百位日本政要和前政要出席中国馆相关活动,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大型自建馆奖项是历届世博会中竞争激烈且备受关注的奖项。中国馆从众多大型自建馆中脱颖而出,充分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馆精心布展与精彩活动的高度认可。正如国际展览局秘书长科肯切斯所言:“中国馆紧扣世博会主题,不仅让参观者感受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更展现了中国为未来社会提供的卓越发展方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等经典诗词被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在中国馆外立面竹简上;中国书画神韵融入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在象征天圆地方的大圆盘上自然律动;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耕织图》通过虚拟技术与实景结合在四季变化中描绘农家田园生活场景;三星堆瑰丽文化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图谱……华夏文明的“前世今生”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古老的智慧,为世界认识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灵动的视窗。
这是一次中国理念的直观呈现。
当观众悠然徜徉于“绿水青山”展区,通过大幅画屏与大熊猫、金丝猴“亲密接触”,感受千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流量”,翻阅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修复画卷,了解湖南十八洞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美丽乡村案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中国理念扑面而来、可亲可近。
这也是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亮相。
这座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展馆,里里外外都是中国制造的智慧:建筑主体以竹材与钢结构结合,墙体选用国内新型低碳固碳竹质产品;屋顶的阳光板引入自然光;竹墙间的景窗缝隙导入微风,加强空气循环;“蛟龙”号体验仓、智慧城市沙盘、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国制造“携手”传统文化不仅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还见证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这还是一次中国创新的浪漫邀约。
世博会就像一场全球大联欢,各国争相展示自家的特色绝活。中国馆的三星堆文物复制品展柜,观众通过触摸屏,可以360度旋转、放大文物影像,了解其独特构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总负责人孙建超告诉记者,中国馆通过“情境化引导+智能交互+全龄友好”的创新模式,让展品真正活起来。
小到一个汉字、一抔月壤,大到青铜文物、人形机器人,中国馆以“文化之力”“创新之美”作答“何以中国”,为它的“出圈”带来生命力和吸引力。读懂中国、影响世界,愿中国馆所彰显的精神内核和美好图景引发更多共鸣,让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记者 邹多为 李子越
新华社大阪10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