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版 PDF版阅读

市政协协商座谈
积极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业务模式
大力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的核心载体,已成为外贸“新引擎”。郑州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必须扛起“买全球、卖全球”的使命担当,以“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通道,重塑“郑州枢纽+中原制造”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市政协日前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市政协委员、智库专家、企业代表、省市电商协会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积极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业务模式,大力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进行协商议政。

务实建言

打造本土化阳光结汇平台

郑州市政协委员 赵魁伟

国家将跨境电商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近三年密集出台超10项专项政策(如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通过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化、外汇结算试点等举措,推动产业从“野蛮生长”向“合规化发展”转型。

郑州首创“1210”保税电商模式,成为全球海关标杆。2024年,郑州以“四条丝路”承载全国20%跨境货量,拥有1800+家跨境电商企业,从业人员超10万。

全球电商规模达6.3万亿美元,中国卖家面临结汇成本高、周期长、创新应用受限等瓶颈,急需本土金融生态的培育和壮大。

针对当前存在的结汇成本较高、结算周期过长、排斥稳定币结算导致订单流失等问题,建议打造郑州阳光结汇平台,助力企业实现快速阳光结汇,降本增效的同时,避免创汇海外留存,提升郑州企业创汇主动回归;包容试点稳定币结算,鼓励企业试点港币稳定币结算;数据开放赋能金融创新,优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归集海关发货单据、海外合同、物流信息等公共数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跨境电商订单贷”“海外仓质押融资”等产品的多样化。

郑州具有非常良好的要素优势,在更好的金融环境下,相信郑州市产业可以实现“跨境金融+产业生态”双轮驱动模式,大大强化在跨境电商产业中的核心城市地位。

加快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郑州市政协委员 李星霖

郑州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显著,在全国综试区中位居前列。全市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以来,产业带内众多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拓展国际市场,订单量大幅增加,随之对各类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如开设跨境电商平台实战操作、跨境电商案例分析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引入行业前沿技术知识,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指导等。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研发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政府应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给予奖励,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福利;对引进高端跨境电商人才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将薪酬与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力表现等挂钩,提高薪酬待遇的竞争力。

政府、协会和企业三方协同,举办高端培训课程、学术交流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为高端人才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定期邀请国内外跨境电商领域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举办讲座和培训,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成功经验;组织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深化产业带数字化转型

郑州市政协委员 陶琼琼

针对郑州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建议完善支付与结算体系,可以尝试引进3~5家跨境支付持牌机构,设立区域性结算中心,建立跨境支付风险预警机制,控制支付纠纷率。推动支付方式多元化,鼓励郑州跨境电商企业采用第三方跨境支付工具,提高支付效率和便利性。探索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提升支付安全性。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跨境支付系统,降低企业成本。逐步建立统一结算标准,推动建立跨境电商统一的结算标准规范,简化结算流程,提高结算效率。

加强高端电商人才培养与引进,政企协同,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制定未来3年跨境电商人才计划,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电商人才来郑州发展;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降低人才流失率。

深化产业带数字化转型,建设专业垂直化电商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加大数字化改造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政府可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引导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竞争力,重点建设5G专网覆盖智能仓储系统,实现物流效率再提升。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加强与头部物流企业的合作,吸取优秀经验,优化物流网络布局,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制定实施“品牌出海”战略,强化产业带优势,将食品加工、家居制造等传统产业势能转化为电商竞争力;构建品牌矩阵,培育更多年营收过亿的标杆企业;深化跨境电商融合,推动“郑州制造”向“郑州品牌”转型。

助力“国际郑”出海加速度

阿里巴巴国际站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跨境B2B数字化出海服务的平台之一,阿里国际站始终将郑州视为中西部跨境电商发展的战略高地。

截至目前,阿里国际站在郑州已服务超3000家外贸企业,覆盖机械、游乐设备等多个产业带。在本地服务企业端,持续投入三大能力:数字化营销体系,通过“全站推”“优品计划”等工具,帮助中小企业精准触达全球190+国家买家;本地化服务网络,在郑州设立区域运营中心,配备百人服务团队,提供从店铺搭建到订单转化的全周期陪跑;人才培育生态,联合本地高校、服务商,每周一场覆盖100人的运营培训,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建设。

阿里国际站已全面进入“AI+”阶段,今后将通过货架场(AI Search让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业务场(AI生意助手——7×24小时“智能运营员”)、营销场(AI营销与AI数字员工,从“广撒网”到“精准打靶”)和履约场(OKKI AI+全球交付,让体验赢得订单)四大核心能力,帮助郑州企业实现从“能出海”到“会出海”再到“智出海”的跃迁。

从“交通枢纽”迈向“数字贸易枢纽”。郑州已从“买全球、卖全球”的物流枢纽,加速向“数字贸易枢纽”跃迁。对于加快郑州跨境电商发展,建议打造“郑州AI出海加速器”,加强AI相关的培训覆盖,每月一场AI极简外贸峰会;设立“跨境电商AI先锋奖”,提升中小企业效率;深化“政校企”人才共育机制,打造跨境电商人才“蓄水池”。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致欧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产品涵盖家具、家居、运动户外、宠物等系列产品,通过亚马逊等海外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欧洲、北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家居品牌商。

致欧家居海外市场以欧美为主,其中,欧洲60%、美国30%以上,若从单个国家市场来看,美国是第一大市场,每年出口份额较大,美国外贸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公司业务开展带来巨大影响。公司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供应链、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利用欧洲市场的优势,冲抵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开拓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东、拉美等市场,未来将逐步观察并拓展东南亚市场和非洲市场,叠加TEMU、SHEIN、TikTok等新兴平台发力,拓展客户群体,实现市场多元化。

围绕郑州跨境电商发展,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本土企业扶持力度,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助推经济快速发展。比如,开拓非美市场的政策支持、非美市场展销会的补贴、签证快捷办理等。

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省市在修订人才政策时,可向行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倾斜。目前执行的人才政策大部分是以高学历(博士)、高职称为主的高层次人才,但类似于跨境电商行业,需要有国际化视野,擅长利用互联网工具、渠道打造国际化品牌,懂产品、善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强化行业人才梯队,助力企业发展,夯实区域产业基础。

强化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引导企业合规有序经营,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

加快跨境物流发展

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顺丰国际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打造基于对标竞品,回归产品本质,区分大小、轻重、快慢及业务场景清晰化产品布局,聚焦东南亚,以快递为主,电商为辅,兼顾供应链多元化服务场景。2025年结合自营优势资源及网络,将河南郑州作为新增出境口岸,开通郑州直飞美国、欧洲等国家的优势产品,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国际进出口直航、转运、转关等综合服务。

国际贸易摩擦导致国际跨境电商企业市场拓展规划变更频繁,例如美国加征关税直接推高进出口商品价格,迫使货主压缩物流费用以维持利润。且河南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占比较多,针对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建议给予一定物流补助等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出海。

今年河南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申办郑州口岸进出境快件运营人资质,后续将为更多本土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高效通关及郑州直飞离境的服务。建议市委、市政府持续关注和支持顺丰口岸建设。

此外,建议市委、市政府牵头,推动顺丰等跨境物流服务企业与邮政、中欧班列等合作,搭建本地物流运输新模式,枢纽口岸开展“周班列+日包机”混合运输试点,平衡成本与时效,举办跨境电商物流创新大赛,定向解决跨境电商企业出海难点。

专家声音

实现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

郑州市政协应用型智库成员 潘勇

郑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带”的创新核心在于以产业带类型为基础分类施策、以链主企业为纽带整合资源、以生态体系为支撑打通全链路,通过“平台赋能+本土化突破+区域联动”,推动从“产品出口”向“品牌出海+产业链出海”升级,实现跨境电商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

高端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方面,产品属工业重资产(如盾构机、精密仪器),单件货值高、交付周期长,跨境电商仅能承担“信息撮合”功能。可以创新搭建“AR/VR跨境验厂平台”,集成中铁装备、郑煤机等龙头企业的生产线3D实景,支持海外买家远程勘验设备运行状态;联合郑州银行试点“区块链信用证”,将传统90天交易周期压缩至7天,解决大额订单信任问题;实行“中欧班列+海外分拨中心”,在德国杜伊斯堡设装备分拨仓,提供安装调试、备件维修等本土化服务。

优势消费品(食品、服装家居)方面,速冻食品(占全国60%份额)、女裤等品类本土化能力弱,依赖华人市场。可以依托惠济区食品产业带,联合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署(JAKIM)取得认证,在迪拜设恒温仓辐射中东市场;复制SHEIN模式,建立“中原服装数字化打样中心”,支持72小时小批量生产,响应TikTok爆款订单;将少林元素融入家居服设计,通过TikTokShorts传播“禅意生活”场景。

传统材料(铝制品、耐材)方面,耐材(新密700家企业)属工业耗材,SKU复杂且需技术适配,铝制品出口依赖中间商。可以对接亚马逊企业购工业品孵化器,将耐材按“高温解决方案”重构产品体系,提供熔炉测温、损毁分析等数据服务;联合中铝郑州研究院发布“国际建筑铝材标准”,吸引海外工程承包商直接采购。

政策生态也要进一步突破,积极构建“链主引领+跨境服务网络”,支持中铁装备搭建“盾构机全球服务云平台”,提供远程故障诊断,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出海;孵化“三全食品”成为跨境供应链链主,整合中小冻品厂产能对接Temu半托管;搭建产业带服务中台,在航空港区设立“豫品出海服务中心”,提供合规服务;针对“不愿转、不会转”企业,创新推行产能置换计划、跨境代运营2.0、工业品跨境保险等机制。

真诚回应

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郑州市商务局

近年来,郑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买全球、卖全球”为目标,加快跨境电子商务改革创新,做大做强优势资源,强化产业发展赋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在优势再造中提升竞争力,推动全市跨境电商向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下一步,将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带内各产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不同产业的企业开展上下游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配套,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对企业品牌建设的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培育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商标注册,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参加国际展会、线上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完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跨境电商人才来郑发展,为产业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和贸易政策变化,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的研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ECP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共同应对国际竞争挑战。

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市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两高四着力”目标,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同时,夯实产业基础、探索跨境协同。

下一步,将壮大数字产业支撑,加快超聚变服务器、紫光超级智能工厂、智能传感谷建设,培育龙头带动产业链;推进优必选“机器人嵌入式产业小镇”、中原量子谷项目,培育数字化未来产业,丰富产业带跨境供给品类。

深化产业链转型,推广《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指南》,推动宇通、比亚迪等“链主”企业建设全链条数字化平台;2025年底前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提升产业带整体跨境适配能力。

加速中小企业转型,扩大诊断服务覆盖面,为服装、食品行业推出低成本数字化方案;推进第三批次133家中小企业转型试点,总结锅圈食汇等企业数字化经验,引导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助力中小微企业对接跨境电商。

推动技术融合创新,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5G全连接工厂;推动郑州大学、嵩山实验室构建工业人工智能大模型;支持郑煤机智慧园区等“数字领航+零碳工厂”建设,推进建设400个工业微电网、20个配件储能项目,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满足跨境绿色贸易需求。

让更多优质产品通过数字贸易走向世界

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跨境电商+产业带”不是简单的线上销售,而是通过跨境电商赋能,将河南、郑州的优势制造业、特色产品直接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实现数字化转型、品牌化出海、价值链提升的核心路径。这对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深度融入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应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聚焦,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跨境电商+产业带”专项扶持政策,在海外仓建设、国际物流、品牌认证、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引导产业带集体出海;构建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生态,引育一批优秀的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商、数字营销服务商、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产业带企业提供店铺运营、数字营销、支付结算、关务物流、退税融资等全链条服务;推动“数字基建”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郑州跨境+产业带”区域公共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行业力量,与政府各部门、各产业带企业同心协力,共同推动郑州跨境电商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的优质产品通过数字贸易走向世界。

打通高效协同的“云上丝路”

郑州市电子商务协会

数字化是“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支撑底座。郑州应强化算力基础、5G网络、物联网和数据中心建设,打通高效协同的“云上丝路”。同时,坚持政策与平台双轮驱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如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一定额度给予企业的奖补、对海外仓规模大效果好给予奖补、对海外知名品牌给予奖补等,鼓励市场化手段搭建河南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聚集产业带和生态服务商入驻,平台重点是建设好“五中心”,即政策咨询中心、特色选品中心、供应链协同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以“跨境电商+产业带”为核心,组织“郑州制造”海外线下展会和线上展会互动,鼓励企业建设自营海外仓和租用公共海外仓,构建目的国的本地化运营团队,努力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建立郑州市跨境电商人才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政校企会园”五位一体的跨境电商多元化人才培养及创新创业孵化机制。

本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