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让人才价值超越年龄刻度

根据安排,10月25日是多省份事业单位联考的时间。今年下半年考编的一个特点是,不少地方进一步放宽了年龄限制。

对于职场来说,35岁是一个神奇的数字,被人们赋予各种数字之外的含义,譬如“职场天花板”“裁员定律”“职场生死线”等,其中的不服与无奈跃然纸上。这条无形的线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下的已无从考证,不过困住了千千万万职场打拼者、饱受劳动者诟病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集体高度来看,“35岁困局”都不合时宜。于个人而言,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从6周岁入学,接受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4年本科,毕业时已经22周岁(硕博毕业年龄更大),工作13年,35岁正是褪去学生青涩、职场羽毛已丰的年龄,况且到60多岁退休,还有超过25年的工作时间,正值年富力强,成了嫌弃的对象,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于集体而言,权威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9.72岁。平均年龄人员是劳动市场主力军、生力军,35岁年龄限制与实情相悖。此外,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35岁职场受限与大势相背。

考编年龄门槛松动,不仅是数字变化,更是对人才评价理念的革新,具有进步意义和示范效果。考编率先松绑,向社会传递出“能力优于年龄”的鲜明信号,必将有效引导市场破除年龄偏见,为“35+”劳动者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要让红利充分释放,尚需进一步破解三大现实瓶颈。

其一,为“拆门槛”正名。“35岁危机”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靠个别地方、个别领域试水,难保有长期效果。要真正打破这个“职场天花板”,需要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上予以明确。

其二,为“经验值”赋权。当前普遍存在“学历绑定年龄”现象,即仅对硕博或高级职称者放宽年龄,本科群体仍面临限制。可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对有相关从业年限的本科考生实行“年限抵年龄”政策,让经验与学历享有同等权重。

其三,为“战斗力”赋能。大龄考生入职后可能面临适应难题,可建立“新录用人员导师制”,同时通过职业培训衔接政策,如针对基层岗位开设治理能力课程,帮助其快速融入角色。

当年龄不再成为奋斗者的“休止符”,让人才放开手脚施展才华,这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连海平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