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军方
当早晨的阳光掠过黄河大堤,惠济区黄河边便展开了生活的诗情画意——彩色步道上,自行车的铃铛叮当作响;公园里的银杏叶打着旋儿落下,铺就一条通往时光深处的金色小径;农庄的温泉池边,蒸腾的水汽裹着暖阳,把都市人的疲惫轻轻揉进风里。
这片被称作“郑州后花园”的土地,以生态为笔、文旅为墨,从生态守护、业态升级、日常融入三个维度发力,蜕变为都市“慢生活”目的地,让更多人在主城周边,寻得心中的“诗和远方”,也在主城焕新的画卷上写下独特注解。
在黄河滩感受诗情画意
“在黄河边游玩、采摘,带娃玩一天。”周末午后,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在黄河滩地公园的中原蔬菜乐园里采摘,玩得不亦乐乎。
张先生口中的幸福,藏在惠济区对黄河生态的守护与改变里。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坐落于黄河大堤附近,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
走进滩地公园,南裹头广场的观河平台上,游客凭栏远眺,黄河奔涌的壮阔与岸边的绿意相映;海事广场景色宜人,孩子们围着家长追问黄河故事;星海湖的芦苇荡里,水鸟不时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
令人心动的27条总长66公里的“九纵三横”彩色慢行系统,彩色步道缠绕在林间、湖畔、河岸,串联起散落的景点。骑行其上,一边是黄河的浩荡,一边是树林的静谧,风里混着草木香与河水的湿润,让人忍不住放慢车速,把沿途风光装进眼眸。(下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