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扛旗·郑阔步——非凡这五年——郑州市决战“十四五”、挺进“十五五”全媒体系列报道
生态共生 绿城绿意更浓

本报记者 刘德华 裴其娟

秋雨过后,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天高水阔,大河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河面白琵鹭、天鹅等群鸟翩跹,岸边白茅、芦苇、柽柳随风摇曳。

目前,湿地公园内有植物45科185属345种,观测记录的鸟类有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黑鹳在内的114种,已成为中国境内鸟类迁徙重要基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郑州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缩影。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5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化美丽中国先行区郑州样板建设,聚力打造公园型城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握紧“绿色指挥棒”,以攻坚拔寨的决心,纵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改善、持续改善,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作出了郑州积极而特殊的贡献。

新“气”象 蓝天白云成常态

夏秋之交的郑州,碧空如洗,白云悠悠,与现代楼宇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幅高清的“动态壁纸”。孩子被空中“棉花糖云” 吸引,市民纷纷举起手机、相机记录这迷人的美景,社交媒体上掀起一波“郑州天空之城”摄影热潮。

近年来,郑州市严守生态红线、筑牢生态基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通过长抓结构调整,近抓重点治理,重抓管控管理,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

目前,已实现主城区燃煤机组、全市非电燃煤锅炉双“清零”。完成民用煤“双替代”32万户,实现平原地区散煤用户“清零”。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由2020年的5.9%提高至24.2%。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64家。全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全部实现新能源化,新能源轻型物流车辆、新能源渣土车、新能源水泥罐车、新能源牵引车数量居全国前列。全市煤炭、火电、水泥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90%以上。

“十四五”以来,郑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1~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年综合指数由5.28下降至4.51,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浓度均显著下降,2025年截至10月16日,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3%。优良天数200天,同比增加26天。空气常新、蓝天常在已成为常态。

高“水”准 幸福河湖润绿城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郑州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近年来,郑州市全方位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不断深化幸福河湖建设。

黄河奔流至郑州巩义,洛河汇流其中,河洛邂逅,清浊交汇,书写出一段传奇。相传,河出图、洛出书,曹植写下千古流传的《洛神赋》。

洛河是黄河在河南的重要支流,其在巩义市境内全长33.68公里,两岸青峰叠翠、垂柳依依。近年来,巩义市不断深化河湖长制,以“河湖安澜、清水绿岸、环境宜居、人水和谐”为目标,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5年6月,洛河(巩义市城区段)获评河南省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

湖光城市两相和,一片绿意映繁华。金秋的郑东新区龙湖美景醉人,湖中,天鹅翔集,湖水澄澈倒映高楼;岸上,游人漫步,层林尽染百鸟声喧。上古时期,这里是周王围猎的“圃田大泽”;新时代里,这里是游人如织的“幸福龙湖”。

(下转二版)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