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帅)10月18日,记者获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皖豫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从加强产业创新联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深化皖豫毗邻地区交流合作。
这些区域重点合作
《实施方案》显示,皖豫毗邻地区包括安徽省亳州、阜阳、六安、淮北市全域以及宿州市砀山县、萧县,河南省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市全域,面积9.6万平方公里。重点合作区包括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濉溪县,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宿州市砀山县、萧县,阜阳市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六安市霍邱县、金寨县、叶集区;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信阳市商城县、固始县、淮滨县,周口市沈丘县、郸城县、鹿邑县、项城市,驻马店市平舆县、新蔡县等26个县(含市、区),面积4.3万平方公里。
《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力争通过5年时间,省际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实现便捷高效互联互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区域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合作事项落地见效,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合作创新经验,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发展新样板。
五个方面协同联动
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实现目标?《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
加强产业创新联动方面,支持皖豫两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毗邻市县与两省“双一流”高校深化校地合作,试点“飞地研发中心”等新模式,合作创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深化新能源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先进风电、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深化农产品精加工合作,高起点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