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杨珍珠
一段坡道改造,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是一份“有爱无碍”的社区温度。社区网格员王莹在走访中了解到,日间照料中心前的一处路阶,成了残疾人朋友独自出行就餐的“拦路虎”。她随即将问题上传至网格化平台。街道接单、派单、现场勘查、制定方案……一条崭新的无障碍坡道很快落成。
这温暖的一幕,是上街区济源路街道三湾街社区深化网格化治理、精准对接民需的小小缩影。该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网格为基,巧妙编织“网格七彩标签管理法”,创新实践“四微一星”工作法,打造“三湾优享”党建联合体,让社区治理的触角更精细,服务的触角更敏捷,持续提升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七彩标签”绘民情 社区治理更高效
面对下辖3个楼院、27栋居民楼,建筑形态多样、结构多元的实际情况,如何实现精细管理?三湾街社区党委给出了答案——“网格七彩标签管理法”。
这里,有一份独特的民情图景:红色房屋代表常住户,鲜红党徽标识党员家庭,绿色人形对应残障人士家庭,褐色拐杖标记老年家庭,蓝色方形指明微网格长家庭,爱心手形代表志愿者家庭……这些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图形标签,将千家万户的信息化繁为简,实现了住户基础信息、特殊群体、年龄分层和服务参与度的可视化、精准化管理。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