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龙湖自2012年蓄水成功以来,郑东新区围绕“水清岸绿、宜居宜赏、人水和谐”目标,系统推进龙湖幸福河湖建设,先后获评2023年度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河南省2024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近年来,郑州市扎实推动《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实施,落实“清水入黄河”工程,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黄河花园口断面水质已连续5年达到II类水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2014年通水以来,水质持续稳定达到II类,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比例100%,地下水国控点位Ⅴ类水比例为0,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觅“粮”策 守护净土吃住安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良好的生态,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好的土壤,可以为群众提供“放心粮”“安心居”。
2023年4月27日,新密市双洎河流域超化段废弃煤矿井调查评估与封井回填试点项目完成成果验收,这种“以修代封截污保清”的治理,让郑家村村民从此告别了因煤矿采空区污水进入地下岩溶含水层引发的“红虫”水。
金秋的巩义市小关镇大山槐村,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旧貌换新颜,通过填土造田、覆土绿化等生态修复措施,实现了地质环境恢复,修复后的层层梯田,有的作为农田得到复垦,有的种上了绿化和观赏及经济苗木。
从废弃煤矿井的地下污水治理,到废弃矿山的地面形象蝶变,郑州啃下了水土污染联治这块“硬骨头”,让土壤成为生生不息的绿色财富,让居民真正望得见青山,闻得见花香,住得安心,吃得放心。
5年来,郑州市聚焦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核心任务,以国家级“双区”(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打造水土联治“郑州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兰博尔老厂区“垂直阻隔+原位修复”技术、新密“以修代封”水井修复等案例全国推广。“无废城市”建设成效突显,深度聚焦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五大领域污染防治的难点和痛点,多点发力,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程,目前,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6.9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99%、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基本达到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稳定保持100%。同时大力传播“无废”生活理念,培育了近1000个城市“无废细胞”,“无废城市”中原样板已经迈进全国第一梯队。
“十四五”期间,郑州市还印发了《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建立了全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和环境管控单元的准入清单,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环境管控,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组织制定12项郑州市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标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服务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