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扛旗·郑阔步 ——非凡这五年——郑州市决战“十四五”、挺进“十五五”全媒体系列报道
文旅融合 “诗与远方”闪耀商都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

从“文博热”席卷全城,到“戏剧幻城”惊艳亮相;从老厂房变身潮流地,到博物馆里触摸千年文明——“十四五”期间,为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抢抓发展新机遇,激活文旅新动能,五年时间,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共同奔赴一场跨越古今的“诗与远方”之约。

文化繁荣增添城市底蕴

“十四五”以来,郑州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接连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城市文化影响力日益提升。2021年起,连续举办五届“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吸引“中国音乐‘小金钟’”“‘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声乐展演”“‘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等多项文化交流活动落地郑州,让这里日渐成为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城市平台。

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近年来全市在挖掘黄河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特色文化基础上,找寻自身发展路径,推出了以“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为支撑,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建设为总纲的“四地一重地”文化强市战略。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为打造以人为本、文化繁荣、精神富足和情感联结的人文之城贡献力量。

推动文艺繁盛,离不开优秀文艺作品的接连涌现。“十四五”以来,由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舞蹈《唐宫夜宴》入选2021十大年度国家IP;舞剧《水月洛神》获得2023微博文化之夜年度优秀演出IP;新编豫剧《杜甫·大河之子》荣获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提名;豫剧《复活》亮相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这些演出精品与文艺力作,正在成为郑州的文化名片,为城市文化繁荣增光添彩。

文物保护推动文化传承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十四五”以来,全市文物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省市重点工作的指导下,聚焦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工作,在考古发掘研究、博物馆活化利用、精品展览展示、双槐树遗址立法、文博宣传推介等方面亮点纷呈。

在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方面,持续推进黄河博物馆6个课题完成进度,积极配合推动完成《郑州市双槐树遗址保护条例》《郑州商城遗址保护条例》立法相关工作;在深入推动重要遗址研究方面,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双槐树“河洛古国”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为探索沿黄区域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标志意义提供翔实的考古材料。

(下转二版)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