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党建引领织就一张“幸福网”
货场路社区的8个“身边变化”

本报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曹迎

“以前楼道灯坏了,得等上好几天。现在在‘小院议事厅’提一句,第二天就修好了。”家住巩义市新华路街道货场路社区的张阿姨,指着楼院里新装的感应灯说。这个曾经“老旧楼院多、下岗职工多、老年人多”的社区,一度面临公共空间不足、服务响应慢等难题。如今,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织密“网格治理网”,通过“六米廊”“梧桐树益乐苑”“生活百味集市”“小院议事厅”等8个空间焕新与服务升级项目,构建“一廊一苑一楼一栏一厅”高效能基层治理新范式,悄悄改变着居民的日常,“幸福感”在家门口悄然生长。

六米廊:

老墙“开口讲故事”

走进货场路社区的“六米廊”,青砖墙配上老算盘、煤油灯等旧物装饰,墙绘讲述着历史故事,原本不起眼的楼道转角,成了居民最爱停留的“文化小站”。这块仅六米长的空间,是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微样本”——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老人缺活动场地,年轻人也想有个交流角落。社区随即联动合伙人,把闲置角落改造成一个融合“文化”与“服务”的温馨长廊。

每天清晨,科普宣传栏前总有老人驻足,网格员小丁拿着喇叭讲解防诈骗;午饭前,“餐前微课堂”开课,志愿者讲解高血压护理、养老政策;每周三下午,“银发讲师团”的宋大爷还会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挂号、缴费。“以前挂号排队半天,现在家里点点屏幕就行,这课比儿女教得还明白。”72岁的苏阿姨感慨。如今的“六米廊”,不仅是文化墙,更是网格服务的“延伸点”——网格员在这收集民意,志愿者在这提供帮助,老墙缝里飘出的不只是书香,更是人情味。

宜居楼院:

从“乱糟糟”到“暖融融”

“以前院子坑洼不平,杂物乱堆,乱糟糟的,现在铺了新砖,还建了小花园。”提起楼院变化,居民李师傅连连称赞。货场路社区把每个楼院作为一个网格单元,引入合伙人参与改造——有的添了休闲长椅,有的规划了停车区,有的建起“邻里小菜园”,每个院子都拥有自己的“个性”。

更温暖的是“幸福家园·熟人帮帮团”。每周四网格日,志愿者带着缝纫机、理发工具走进楼院;每月26日邻里日,大家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办运动会。原本点头之交的邻居渐渐成了朋友。“上次孩子没人接,邻居王姐主动帮忙,现在我们常一块儿买菜。”居民赵女士说。通过网格化推动居民自治,每个楼院都有楼长、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从清理杂物到调解矛盾,从照顾老人到帮忙接娃,“远亲不如近邻”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日常。

(下转二版)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