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书写在广袤中原大地上的郑州答卷

郑州正在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扫描二维码 看视频报道

本报记者 孙新锋 李娜 侯爱敏 文 丁友明 图

核心提示

今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已经成长为新时代劈波斩浪的“巍巍巨轮”。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成就了今天的盛世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推出“赓续红色精神 永葆百年风华 ——【手把红旗旗正红】”大型主题报道,通过实地探访、动漫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鲜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今日推出第十三篇《书写在广袤中原大地上的郑州答卷》。

河南,郑州。

位于城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下,时常有人仰头凝望。人们虔诚地拜谒、深情地注视。塔顶的五角星在阳光下光辉耀眼。不远处的郑州火车站,汽笛声此起彼伏。

一个世纪以前,就在二七纪念塔不远的地方,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这里摇旗呐喊,书写了荡气回肠的“二七故事”。红色基因再次注入这片广袤的中原大地,百年回响不断。而这座因火车而兴的城市,也在这百年时光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朽荣光。

一个世纪以来,在党旗的引领下,郑州,从小城郑县到国家中心城市;从城区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到如今经济总量超1.2万亿元、常住人口达1260万人、市域建成区面积近1200平方公里……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奋斗不息。

一代代郑州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书写着生生不息的中原故事,澎湃着亿万郑州人民共奔美好生活的磅礴之力。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新

那些曾经发生在郑州这片热土上的红色故事或许早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

二七纪念塔内,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信号——三头汽笛静静地躺在展览台上。至死不屈的林祥谦、施洋、高斌的故事,被一代代郑州人民铭记。

豫西抗日根据地旧址,皮定均将军工作过的司令部旧址中,似乎依然可以听到战役决策的讨论声,那被磨损了的八角桌、旧家具,无声诉说着烽火年代的红色记忆。

丹青路上的烈士陵园内,高高伫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前来凭吊英雄的人们,深深鞠躬。

原日本驻郑领事馆旧址、汉霸二王城、扶轮中学…… 抗日期间,英雄的郑州人民在这些地方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书写了同仇敌忾卫我河山、自强不息兴我中华的抗战图卷。

(下转四版)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