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德华 李宇航 裴其娟
10月的黄河秋景如画。站在马渡黄河大堤放眼望去,长堤巍巍,河水滔滔,河岸层林尽染,河上水鸟翻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十四五”期间,郑州市深入落实黄河战略,不断加强黄河保护治理,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呵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的郑州篇章。从巩义康店镇到中牟狼城岗镇,160公里的黄河郑州段焕发新生,一条安澜、美丽、幸福的黄河正奔流过郑州大地。
筑牢安澜屏障
近日,黄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针对黄河2025年第1号洪水,郑州河务等部门快速反应、全面部署,加强水情监测预测,强化工程巡查防守,对重点防洪工程开展立体化检查,全力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确保黄河安澜,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郑州把“守护黄河万无一失”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防、治、管、疏”相统一,高标准推进黄河“十四五”防洪工程,完成多处控导工程的上延和下续,主流进一步得到归顺,同时强化工程日常管理养护,黄河郑州段19处防洪工程通过水利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实现黄河干流和流域一体防洪、协同安全。
“十四五”期间,郑州大力推进黄河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强科技支撑,建设“智慧防汛”体系,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无人机、“智能石头”、河道巡查预警机、飞潜一体智能测艇、自计水尺以及坝岸监测系统等构筑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实时监测黄河各项情况;黄河四预一体化平台则为黄河防汛装上了“最强大脑”,黄河各段的水文、气象、工程、视频等数据尽收其中,实现信息融合共享,汛期可依此进行洪水模拟预演等,做到精准施策,并通过该平台进行会商研判和指挥调度。同时,郑州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建强防汛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黄河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早、细、严、实”抓好各项备汛度汛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预报、预警、预案、预演”四预措施,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修订、完善郑州黄河防汛应急预案、防洪预案、滩区蓄滞洪运用预案等各类预案,巡堤查险和抢险实行网格化管理。2021~2025年,黄河郑州段平安度过多次编号洪水,其中包括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黄河秋汛洪水。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