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行使“差评权”也要规范

近年来,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因为“差评”产生纠纷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地的典型案例中,既有消费者得到法院支持赢得官司,也有消费者被认定为“恶意差评”而追究责任。

在线评价如今已深度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参考。好评常能为消费者带来兑换券等福利,实现用户与商家的双赢,而差评则会给商家造成负面影响。如何看待因为“差评”产生的纠纷?

商家应正视差评的存在。基于真实体验反馈产品或服务问题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对于商家而言,应视差评为不断完善服务、改进产品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每一个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差评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改进方向。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服务、产品质量,消费者和好评自然纷至沓来。

消费者也要明白,行使“差评权”的底线是不越界。作为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评价时,应坚守如实描述的基本原则,杜绝添油加醋。即便商家存在过失,差评也不能作为维权的“任性武器”,甚至损害商家的合法权益。

规范行使“差评权”、维护消费市场良好环境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名誉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理性维权。

总而言之,既要保护消费者的“差评权”,也要防范抵制“恶意差评”,从而促进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呵护线上消费平台健康良性发展。 李彦臻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