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记者手记
抓住时间窗口 赢得战略主动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高蕾

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时间,在量变中累积质变。此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意味深长——

“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抓住这个时间窗口,要从历史的长周期来观察。

全会期间,一名与会同志感慨:“当年我们号召‘为祖国,为四化’,觉得现代化还挺远。现在一看,现代化就在眼前了啊!我们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10年时间了。”这种感慨,道出许多亲身经历过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人的心声。

现代化,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一个多月前胜利纪念日的隆重场景仍在眼前,盛世中华、如你所愿,豪迈激昂。

当年抗战烽火中,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日子里,有学者发出这样的痛切之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

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现代化而奋斗的意志和决心从未动摇。

一个又一个“五年”,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背后,是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更是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

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代表团参加讨论。谈及现代化,总书记回忆起一段往事:“记得当年我到农村去,当地‘秀才’跑我那儿来宣讲,说‘咱们今后现代了,那都不一样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包子饺子肉丝肉片’。”

昔日遥不可及的梦想,早已成为今日普通人家的烟火日常。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在铢积寸累中积攒的。

此次全会,在回顾“十四五”发展历程时用了八个字“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并这样总结道:“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一字一句,重若千钧,镌刻着风雨无阻的坚实步伐,“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

抓住这个时间窗口,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下转三版)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