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采用全媒体手段,精准普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讲好郑州应急故事,凝聚起社会公众关心、支持、参与应急管理的强大合力,筑牢人民防线。在训练中,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对标“新质生产力向新质救援能力转化”要求,紧贴郑州实际、优化培训体系、强化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常态化、训练实战化,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应急技能人人掌握,为郑州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贡献基层应急力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会议,不仅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更为新时代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明确指引和广阔舞台。”团市委宣传部科员刘苗表示,作为团干部,要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持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建设,将全会精神融入青年思想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定理想信念,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领域挺膺担当、积极奋斗,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书写青春华章。
市农业农村局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好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等工作,确保全会精神在郑州农业农村领域落地见效。锚定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目标精准发力,坚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强耕地保护和高质量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种业强市。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富民产业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高效能乡村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部署让全市科技系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统将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具体行动。一是建强创新平台“硬支撑”,加速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流大学研究院、郑州产研院等高能级载体建设,推动“中原之光”等大科学装置形成特色创新生态圈,让高能级平台成为成果诞生的“策源地”。二是打好产业创新“组合拳”,紧扣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智慧农业等优势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加速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激活创新主体“源动力”,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生态体系,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郑州科技力量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科协的工作提供了坚实信心和行动指引。市科协作为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市科协将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契机,深刻把握全会关于“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部署要求,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郑州科创强市建设的具体实践。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加强科协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勇于探索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郑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连日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在生态环境系统落实、落地、见效。全会提出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的重大部署,为做好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冲刺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美丽郑州建设,为我市“十五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下坚实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做出新的贡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市园林系统干部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重点推进三项行动:一是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将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持续推进口袋公园、绿道连通等园林绿化建设,大力开展“绿道+”和绿地开放共享,不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努力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映城、水润城、绿荫城、景融城”公园城市。二是推进“公园+”融合行动。将文化、体育、科普等多元功能融入公园绿地,盘活公园生态与文化资源,创新游园休闲的“赏花经济”新场景,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社会效益转化。三是开展城市美化提升行动。强化智慧公园建设,丰富拓展园林内涵,围绕重大节日做好花卉布置和微景观打造,持续举办花事花展活动,大力推广市花“月季”种植和应用,彰显市花月季特色,提升“绿城”郑州的美丽颜值和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李宇航 王战龙 刘盼盼 赵冬 杨柳 裴其娟 黄栖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