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深秋,郑州市一间简朴的会议室里,305名老干部聚在一起,他们或许未曾想到,当年成立的“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郑州分会理事会(1992年更名为郑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如今已如蒲公英种子般,深深植根于万千青少年的心田。
四十载春秋如歌。当年的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遮风挡雨。
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郑州市关工委五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全市有18名“五老”,受到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表彰;2014年,承办全国部分城市理论研讨会,34个城市代表齐聚郑州;2024年,郑州市关工委副主任周慧玲、管城区“五老”报告团团长康玉庆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周慧玲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些镌刻发展荣光的标志性时刻,是郑州市关工委40年深耕不辍、砥砺前行的生动见证。
四十年岁月流转,四十载风雨兼程。由初建时的5个关协小组、305名老同志,发展至目前的关工委组织近2800个,成员4.4万余人……郑州市关工委为全市关心教育下一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乐章。
思想铸魂: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郑州市中原区锦江中学的报告厅里,93岁的老战士张利修身着笔挺军装,胸前佩戴的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等七枚勋章熠熠生辉。他正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烽火岁月的艰辛娓娓道来,在场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光。
这样的场景,时常上演,每一次讲授、每一份感动,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释放,为郑州市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四十年来,郑州市关工委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筑牢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坚持守正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中华魂——辉煌与梦想”读书活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实践教育、“绿城少儿实践活动——守护美丽大自然 争当环保小卫士”、“学雷锋 创建文明校园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以及“清明祭英烈”等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传承。通过“百万青少年传唱百首爱国歌曲”、“红星照耀我成长”夏令营、“红色印记·邮启未来”党史学习月等特色活动,持续激发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联合市公安局创新推出“烽火回响 信念永存”音乐思政课,组织离退休干部及民辅警子女共上一堂课,让红色教育“声”入人心。以“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举办各类活动498场,覆盖青少年逾49万人次,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赢得广泛赞誉。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五老”报告团、银发宣讲团作用,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开展“百场创新理论宣讲”“学百年党史”等主题宣讲数千场,累计引领数百万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茁壮成长。
关爱帮扶:困境中的温暖守护
在康桥华城社区,75岁的关工委副主任宋玉莲,犹如一支默默燃烧的蜡烛,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带去温暖与光明。
她不仅自费编印《我是康桥好孩子》等教材,还为盲童王怡文量身定制成长计划 ——2012年,多方筹措资金,帮助 11 岁的王怡文举办社区演唱会;2013年,陪同王怡文参加各项活动演出……2019年,王怡文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被浙江音乐学院录取,也成为河南省第一位通过普通高考被录取的盲人大学生。
这是郑州市关工委“扶志助困”的一个生动写照。郑州市关工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搭建爱心桥梁,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近年来,已逐步形成“关工委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争取各类慈善、爱心企业等的捐助,对因贫失学、患重大疾病、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进行救助。与市委办、市民政局、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残联等联合开展“爱在六一·关爱‘童’行”“筑梦工程 成才圆梦”等助学活动,依托对口帮扶村“儿童之家”“爱心帮教中心”“阳光教育基地”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成长环境。团市委深入实施“圆梦行动”“希望小屋”等项目,全力为青少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聚焦失学、失业、失亲、失管、失足青少年以及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切实保障适龄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定期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的业务指导……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全年累计发放关爱助学金2560万元,帮助3万人次青少年完成学业。全市“五老”与农村留守、流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结对帮扶,用真情温暖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普法先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退休不褪色,丹心护朝阳。61岁的李彩云,2019年6月从登封市检察院退休后,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担任起登封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她开办德法学习班,开展专题法治讲座,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变得有温度,教育300余名未达刑事犯罪年龄的未成年人明辨是非。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如何让法治精神浸润青少年心田,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关乎社会和谐与长治久安的重要课题。郑州市关工委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立足职能定位,以“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为抓手,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全力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立体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如今,全市“五老”活跃在法治教育一线,组建关爱工作团队、担任法治副校长,举办普法活动,“开学第一课”生动普法,守护全市学子健康成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三零”创建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教“五失”青少年3000人次。担任网吧监督员,对全市700余个网吧进行常态化监督,为青少年筑起清朗网络屏障;打造23家郑州市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以实际行动服务平安郑州、法治郑州建设。
潜心育人:引领品牌建设聚合力
四十年来,郑州市关工委以 “潜心育人” 为核心,打造出熠熠生辉的公益品牌矩阵,让关心下一代的温暖力量扎根基层、深入人心。2024年,由郑州市关工委推荐的“家教良方”“‘五老’报告志愿服务”“情暖出行人”“应急互助”四个志愿服务项目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重点项目。
“家教良方”项目,构建起覆盖全国220个地级市的家庭育人服务网络,累计吸引超300万粉丝关注,线上平台点击量突破4亿次,联合河南交通广播打造《对话·教育》栏目,访问人次超9000万,有效推动优质家教资源普惠共享,助力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生态。
“‘五老’报告志愿服务”项目,以青少年的理想教育、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为核心任务,采取“点单式”精准对接服务需求,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宣讲、实践活动410场,受益青少年达1.5万余人次,充分彰显“五老”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价值。
“情暖出行人”项目,坚持全年365天无休服务,惠及13.5万人次旅客,满意度达98.2%,获评“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城市文明窗口的亮丽名片。2025年,项目负责人姚淑英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应急互助”项目,致力于水上救生、抗洪救灾和安全知识宣传等志愿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不仅拥有五个综合训练基地和一批专业教官,还多次参与重大救援任务,常态化深入校园和社区开展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知识讲座,从源头减少悲剧的发生。
此外,全市“有志中国娃”“十大孝贤”“十大孝星”“新三好”“孝老敬长好少年”等评选、“小手拉大手、同做文明人”活动,以及 “四无两有”先进村创建活动等品牌,共同织就育人网络。“QQ奶奶”张秀丽、带领全家学雷锋的谷殿明、义务办展的老战士张利修、中原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两个中心建设等品牌,得到了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的充分肯定。
人才培育:乡土间的智慧薪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郑州市关工委将培育本土青年创业人才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新密市林业系统,有这样一位老干部,他叫杨昊东,自2021年担任林业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起,就把培育青年创业人才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战场”,用智慧和热忱点燃了一大批返乡青年的创业梦想。三年来,他带领“五老”队伍转型为“创业导师团”,聚焦林果经济、生态旅游、电商销售等方向,举办青年创业培训班,培训青年骨干300人,培育出20余名懂技术、会经营、能带动的青年创业带头人。
郑州市各级关工委组织老干部、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导师团”,为乡村青年、返乡创业青年、新型职业农民等传授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组织乡村人才参加各类研讨会、交流会,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2024年,帮建、优化产业实体23个,2000余人受益。
组织搭建:企业内的关怀堡垒
郑州经开区中铁装备“李刚创新工作室”为中铁装备盾构机电气系统传道授业、导师带徒搭建了广阔平台,通过一对一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目前,已经相继培养出电气高级技师3名、技师10余名、高级工50余名,累计培养盾构电气技工400余名,壮大了企业的电气设计、组装人才队伍。
这是众多企业关工委“传帮带”缩影。近年来,郑州市关工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模范、老职工、业务骨干等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技术比武、业务交流等形式,助力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青年产业工人队伍。
上街区关工委通过邀请熟悉经济、热心服务的“五老”担任营商环境观察员,为企业解读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搭建政企沟通的“连心桥”。新郑市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关工委以“服务青工、服务青工子女、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依托老专家、老模范带动青年职工开展理想信念、技能培训、成长辅导等多元化活动,年服务青少年20万人次,实践教育基地累计服务青少年100万人次。
漫步今日郑州,你会遇到退休老教师在校门口护送孩子们过马路,会遇到老科技工作者在社区教青少年做科学实验,会遇到老律师在校园里以案说法。4.4万余名“五老”如繁星般散布在绿城大地,用生命点亮生命……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激荡新梦想。站在成立40周年的历史起点上,郑州市关工委将不忘初心、赓续荣光,大力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续写更加壮丽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