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帅 通讯员 刘晨)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昨日,在这个承载着敬老、爱老传统的美好节日到来之际,郑州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崭新的教室里,智慧书法班的学员们正通过交互式临摹台感受笔走龙蛇的韵味,而楼上的声乐班则传来阵阵激昂动人的合唱……这座今年春日正式启用的新教学大楼,正以其智慧赋能、课程优化、文化铸魂“三融合”的举措,成功构建起一个“教学相长、学乐有为、智慧便捷”的老年教育新生态。
在如今智能时代,如何让智慧赋能老年人的学习生活是一个问题。“我们中心紧扣数字化转型趋势,将科技深度融入教学与管理。”郑州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新投用的教学楼打造了集“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同时,优化线上报名流程,自主开发便捷小程序并无缝对接“郑好办”平台,实现“指尖报名”,2025年秋季学期报名达8500余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在课程优化上,该中心坚持“按需施教”,目前开设6个系、51个专业、超200个教学班,不仅涵盖书画、歌舞、保健等传统领域,更前瞻性地引入手机应用、无人机摄影等数字智能课程。结合社会热点与老年生活刚需举办的“DeepSeek”应用技能、健康心理、“法”护银龄等公益大讲堂及各类中、西医义诊活动,精准满足老同志“求知、求乐、求健康”的多样化需求。
在教学模式上,创新“微课堂+微宣讲”模式,推行的“课前10分钟”思政微课堂,累计开展超4000次。
长辈是藏着故事的“老小孩”,跟青少年一样,老年人同样有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幸福?有所学,有所乐,文娱生活更充实。在郑州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内,书画摄影展、古琴、空竹等非遗传承活动精品迭出,空竹班更是在省级大赛中折桂;走出校门,学员们的身影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是博物馆里耐心的志愿者,是地铁站中传递温暖的歌者,是火车站内为旅客写春联送祝福的书法家……极大提升了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
此外,该中心还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叫响“银锋郑红”党建品牌;鼓励优秀学员反哺教学、互助互学,实现了从“受教者”到“传播者”的华丽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