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永森 文/图
没有“娇气”的借口,只有“坚持”的默契。体能训练接近极限时,有人轻声喊“再撑30秒”;动作不标准时,彼此上手调整姿势、纠正细节。
秋日的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她们“不服输”的模样照得很亮,嵩山脚下少林武术学校的训练场上,功夫女孩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靓丽篇章。
16岁的殷乐入学一年,从最初对少林功夫一无所知,到现在已能熟练运用直拳、摆拳等技巧。从最初的畏惧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每一次训练都是蜕变的过程,每一滴汗水都是成长的见证。
训练场上,殷乐学会了五步拳、连环拳、长拳、通背拳及阴手棍、十三枪、少林单刀等器械。在赛场上从容摘取冠亚军时,曾经被贴在身上的“任性”姑娘标签随着掌声和喝彩消失。
小师妹王艺菲看起来很乖,教练却说她的性格比较“冲”。14岁的小女孩在两年的习武中,将一股“冲”劲带到了训练场,起跑、冲刺、跳跃……每一个动作经过千百次打磨,她已熟练掌握基础拳种和刀枪器械。
训练很苦,但成长很甜。当速度快了0.1秒,当力量多了1公斤,当动作终于标准流畅,那些付出的汗水都化作了最踏实的喜悦。这不仅是体能的提升,更是意志的锤炼——学会直面挑战,懂得团队协作,明白所有收获都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
休息间隙的笑声、互相递水的瞬间、反复打磨动作的专注,让训练场不止有高强度的磨砺,更有并肩同行的温暖。她们或许会累到大口喘气,但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因为每一次训练,都是在为更棒的自己蓄力。成长,在每一次出拳中,不分性别,只论实力与勇气。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拼搏自成风景。为每一位在训练场上闪耀的她点赞!
迎着秋日的微风和阳光,她们带着疲惫,却眼里有光!肌肉的酸痛、呼吸的急促、湿透的校服,都是训练场上最常见的“勋章”。
这,就是她们的青春训练场——热烈、纯粹、闪闪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