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从“建造”到“智造”
郑州绘就城市建设新图景

本报记者 成燕 安欣欣 文 徐宗福 图

建筑机器人在工地抹灰,成为建筑工人的得力“工友”;“测绘专家”——三维激光扫描仪,用30秒便将一间百余平方米房间的尺寸数据、墙面平整度等信息呈现在手机上……像这样的智能建造场景,正在郑州多个建设项目工地生动上演。

自2022年获批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郑州紧扣“提质、降本、增效”核心目标,以“新城建+智能建造”双试点耦合发展和“三化融合”为主线,初步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发展路径。截至今年9月末,郑州在智能建造领域已累计形成121个试点项目、57家试点企业,培育16家骨干企业、10个示范项目和5家智能工厂,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体系为智能建造发展提供强支撑

作为郑州分类打造的示范标杆项目之一,中原科技城人工智能科技园因BIM(建筑信息模型)全流程、智能测量机器人、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等技术的应用,让工期缩短18%,用工减少35%,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该园区的智能建造实效,正是郑州建筑业向“智造”跃升的缩影。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AR智慧桌面、智慧物料系统生动诠释智慧赋能;地面整平机器人、巡检机器狗等新设备快速提高工地生产效率,为品质建筑筑基……金秋九月,在新龙路六标项目举行的2025年郑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月启动仪式暨“智慧赋能,品质筑基”观摩会上,诸多智能建造场景精彩亮相,生动展现了我市智能建造的创新活力。 (下转二版)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