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史治国)“现在办红白事不铺张、常帮邻居干活,都能攒文明积分,年底还能受表彰,咱日子过得有奔头也有面子!”近日,荥阳市广武镇桃花峪村村民提起村里的“积分制”,脸上满是认可。这一创新治理模式正让该村的移风易俗工作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桃花峪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核心阵地,推出“积分制”文明治理方案。村里把红白喜事简办、孝亲敬老、志愿服务、日行好事等行为纳入积分范畴,建立清晰台账。村民的每一次文明行动都能转化为可量化的“文明积分”,对积分排名靠前的家庭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让文明行为“看得见、得认可”。
“积分制”推行以来,桃花峪村的变化肉眼可见:以往婚丧嫁娶中的攀比浪费现象大幅减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帮扶孤寡老人的村民越来越多,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村民王大姐说:“现在攒积分成了习惯,看到路上有垃圾顺手捡、帮邻居看会儿孩子,都是在为村里添文明,自己也开心。”
桃花峪村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细化积分管理规则,增加积分兑换实物、优先参与村里公益项目等激励方式,让“小积分”持续释放大活力。“我们要把‘积分制’打造成移风易俗的‘助推器’,用村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文明新风送到家家户户,真正打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