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纵向按技能水平分级,区域、行业、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和国家职业标准有关要求,明确每一岗位类别的岗位或职业(工种)包含的职业技能等级,并确定符合不同岗位类别要求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最低级别。
根据指引,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可采取月最低工资或月最低技能津贴等方式。
“采取确定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方式的,区域、行业、企业首先确定某一岗位类别内职业技能等级最低级别的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基础类、重要类、关键类、核心类岗位的月最低工资,一般分别按不低于本地法定月最低工资标准105%、120%、150%、200%确定。”上述负责人说,然后在不同岗位类别技能人才月最低工资基础上,按技能等级逐级上浮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额的方式确定同岗位类别内其他职业技能等级技能人才最低工资。
采取确定月最低技能津贴形式的,可按照岗位类别逐类增加的原则确定不同岗位类别的技能人才月最低技能津贴发放标准,同一岗位类别内根据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等级逐级增加。
如何理解区域、行业、企业确定的技能人才最低工资与各地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关系?
据介绍,目前,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由各省份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本省份内不同行政区域的最低工资标准。指引引导区域、行业、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考指引提供的方法,通过集体协商或履行民主管理程序等方式,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之上,分类分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其中企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应不低于所在区域或行业确定的技能人才最低工资。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帮助有需要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街道乡镇、行业、企业准确理解把握指引的理念和方法,结合自身情况运用好指引,合理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结合本地实际,分行业进一步细化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的方法,并及时发布重点区域和行业、紧缺急需职业(工种)不同技能等级的工资价位信息,为区域、行业、企业协商确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