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锋 陈君健 武建玲 卢文军 张朝晖
黄河臂弯,中原腹地。这里,曾演绎“官渡之战”的历史风云,也曾以“中原粮仓”滋养万家烟火。
西望郑州市区,东看汴梁古城,中间是中牟新区。而今,这片土地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国家战略的号角吹响,中牟不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间地带”,而是被时代推向了郑开同城化的前沿。它从传统农业县的底色中破茧,以一场全方位的“发展跃迁”,回答了“中部地区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时代之问。
这份来自中牟的“先行者答卷”,其意义远超一域。它所探索的路径、凝聚的智慧,正为同处转型期的其他区域,提供可供剖析的鲜活样本。
战略破局,先行先试
郑州和开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历史同脉、产业互补,具有得天独厚的同城化优势。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郑开同城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郑州都市圈正式跻身国家级,为郑开同城化发展赋予了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关键使命。
地处郑州、开封之间的中牟,自郑开同城化战略启动之初,便是天然的“桥头堡”;随着郑州都市圈升格为“国家级”,它更一跃成为承载战略意图的核心“增长极”。
2024年11月16日,河南省首个省级新区——河南中牟新区揭牌,这也是河南省唯一一个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而设立的省级新区。
中牟新区承担起同城发展先行先试、探索开路的历史使命。
使命,需要政策的雷霆赋能。2025年6月,《郑州市支持河南中牟新区加快发展若干先行政策措施》出台,18条“真金白银”的举措,赋予中牟在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领域享受郑州市中心城区同等待遇。这并非普通扶持,而是一场打破行政藩篱、重塑经济地理的“制度突围”。
蓝图之下,是百姓触手可及的“同城感”。年满60周岁的中牟籍老人,如今可免费乘坐郑州地铁与公交。在郑州市各县(市、区)中,中牟率先设立“郑开通办”窗口,居民可快捷办理社会保障卡申领、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等88项通办事项。
在加快推进郑州市支持新区发展的先行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的同时,中牟新区也在努力推动河南省尽快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以形成省市支持新区发展政策体系。
向西,承接郑州的政策东风;向东,融汇开封的产业暖流。
今年8月,中牟新区考察团赴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展结对共建交流,推动“规划同绘、设施同联、产业同兴、生态同保、服务同享”。
战略的高度,政策的力度,共同定义了中牟新区发展的速度与广度。它不再是双城之间的“过渡带”,而是驱动郑开同城化的“强力引擎”,正以“桥头堡”的担当,勇往直前。
文旅破圈,幻乐新生
战略的蓝图已然绘就,而让中牟在人们心中从“地理坐标”变为“心灵坐标”的,则是一场关于“幻乐”的精彩破圈。
“以前提到中牟,最先想到的是大蒜和西瓜;现在再提中牟,脑子里全是只有河南的戏剧迷宫、海昌海洋公园的奇妙海洋世界!”近日,一位游客的感慨,道出了中牟从“农业名片”到“文旅IP”的惊艳蝶变。
从绿博会埋下种子,到方特旅游度假区点燃欢乐,再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用黄土塑造精神殿堂,直至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掀起蓝色风暴……沿郑开大道一字排开的八大主题乐园,涵盖童话游乐、戏剧演艺、海洋科普、电影沉浸等多元业态,不仅填补了中原地区时尚创意文旅产品的空白,更创造了“一个县城、一条大道、8家顶级乐园”的行业奇迹。
奇迹并非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三重奏。中牟踩准了时代风口,凝聚了发展合力。
2023年,中牟乘势而上,确立“中国中牟·幻乐之城”IP,并用这根金线串起分散的乐园资源,形成“集群优势”,一举打响县域文旅品牌。
这个曾以农业为核心的县域,如今凭借八大顶级主题乐园集群、年超3600万人次的游客量,被誉为“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走出了“文旅强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文旅产业,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牟经济的“新支柱”。
中牟还有着更远的谋划——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着眼迈向“国家级”,中牟正以全国格局与国际视野重新审视自身,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熔铸于“两区”的创建蓝图之中。在此宏大叙事下,中牟正发力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文旅产业的提质扩容,共同托举起“中国中牟·幻乐之城”的城市IP。
在品牌塑造上,中牟深掘文化文物这一核心资源,启动“活化利用”工程。依托“文艺两新”基地与八大乐园的场景技术,推动文物走向数字化、故事化、研学化,让沉睡的遗产在沉浸式体验中“活”起来、“火”起来。同时,推动非遗走进生活、走向产业、走入时尚,打造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引人气的文旅新热点。
在业态革新上,中牟以“全域度假化、国际化”为方向,精耕细作。一方面,创建国际慢城,用足过境免签政策,吸引全球游客;另一方面,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布局微短剧、时尚消费、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更以数智赋能,发展全息影像、可穿戴设备等体验科技,孵化数字场景。文创开发上,精准捕捉年轻需求,融合本地非遗与乐园符号,打造兼具特色与内涵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与品牌联名,全力培育爆款文创IP。
努力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的中牟,正在向世界展示一个“中国式、世界范”的现代化文旅样本。
制造跃迁,集群崛起
文旅产业的繁花似锦,背后离不开坚实的实体经济作为“压舱石”。中牟的雄心,不仅在于打造欢乐的旅游目的地,更在于构筑一个“智造”驱动的产业新高地。
在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场静悄悄的“智造革命”正在上演。全自动电子水泵装配线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起舞。“一条线仅需1~3人,产品最快15秒下线,生产效率提高了75%。”公司负责人的介绍,透露出中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迈进的坚定步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在中牟高新区,已汇聚了郑州日产、红宇专汽等7家整车、专用车企业,以及300余家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整车产能达25万辆。(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