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前三季度我市结婚登记量同比增幅超10%
甜蜜浪潮涌动绿城

本报记者 陶然 文/图

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迎来小高峰,河南以47.1万对稳坐全国第二。其中,郑州贡献61850对。2025年前三季度,郑州市结婚登记量达53766对,较2024年同期的48793对增长4973对,同比增幅超10%。特别是2025年5月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取消户口簿限制、推行“全国通办”,5月20日单日领证2374对,七夕节领证2176对,部分辖区线上名额“秒光”。

这段时间,记者走访郑州部分婚姻登记处,跟着90后、00后新人和其父母的脚步,捕捉郑州婚姻发展的脉动与幸福进阶的路径,探寻全国婚俗改革试点的村庄巷陌,探察婚恋商家生态,对话民政局负责人与行业专家,于访谈中解码郑州婚姻发展的暖意与进阶之道。

手续简化开启“幸福加速度”

中原区婚姻登记处,刚领完证的金先生手中的红本本还带着油墨香:“以前跨省领证太折腾,现在带着身份证、签个声明,5分钟搞定!”

旁边的新疆小伙努尔艾力搭话,他和妻子在郑州做干果生意,以前回喀什领证要3天3夜,这次8点到登记处,4分钟办完。

不过00后王宇和陈瑶有烦恼:“‘520’的号抢得比演唱会门票还疯,提前一周在‘郑好办’APP凌晨刷新,手慢就没了。”

领证便利,放眼全市,婚礼也越来越实在。“以前咱陈桥村办红白事,那真是‘打肿脸充胖子’!”郑州中牟县韩寺镇陈桥村村民老陈翻着手机里的照片感慨道。过去村里比排场、拼面子成风,一场酒席动辄花两三万元,礼金攀比更是让村民不堪重负。

2025年3月,作为移风易俗试点村,陈桥村历经7轮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以95%赞成率通过新版《村规民约》,12条“硬杠杠”细化婚丧标准:红事宴席不超15桌、每桌成本不能超过300元,礼金最高200元;白事流程压缩至3天。“新规让老少爷们卸下了人情包袱,成了实打实的惠民好事。”村民们纷纷感慨。

做了5年婚庆的刘老板对记者说:“现在年轻人不讲排场了,郑州婚庆市场中2888元、3999元的平价套餐占比超七成,我们明码标价不搞隐形消费,生意反而稳。”

尽管“甜蜜浪潮”正劲,不少“甜蜜小疙瘩”还在拖后腿。某婚恋平台的王先生说,他们举办线下交友会,实名认证对接民政局核验,杜绝“婚托”,可有些平台只管收费,甚至有“婚托”骗吃骗喝,让年轻人越来越不信任婚恋平台。

走访中,有不少年轻人和家长反映,如今的婚恋成本依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农村彩礼普遍需要叠加房、车、婚庆等支出,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社交渠道存在“无效化”困境,线上平台虚假信息多,线下公园相亲角多为父母代劳,年轻人缺乏真实高效的社交场景;匹配需求与现实严重脱节,多数高学历、高要求的城市打工人难寻三观契合的伴侣,农村青年则因外出务工导致社交圈分散,优质资源获取难度大;同时,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让年轻人对婚后养育子女、家庭开支等负担心存顾虑,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郑州婚恋市场亟待破解的现实困境。

婚育政策为新人保驾护航

如今,郑州这波婚姻登记小高峰不是偶然,是个人、家庭、政策、经济、社会5个方面的合力。

现在,年轻人结婚早已不是“到年龄凑合”,据郑州市民政局2024年婚姻数据统计,郑州初婚平均年龄男性29岁、女性28岁,晚婚是“攒够底气再冲”。

90后创业者王磊说:“以前没有稳定收入,约会都不敢大方花钱,哪敢谈婚论嫁?现在收入稳了,才敢提终身大事。”采访中,一半以上年轻人倾向线下真实见面,反感无效社交,“情绪稳定、有上进心”比“有房有车”重要。同样,这群人也不爱大操大办,反而感觉平价婚礼、特色婚礼更有意义。

家长们观念也变了,以前执着“房子、彩礼、车队”,现在不少人想开了。高新区王大叔说:“以前想让儿子先买房买车撑面子,现在看身边孩子租人才公寓结婚,日子也挺好,孩子感情好、肯奋斗比啥都强。”农村家长观念转变更明显,中牟不少丈母娘主动降低彩礼,这离不开婚俗改革引导和政策托底,中牟等婚俗改革试点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彩礼上限,靠红白理事会劝导,让“高彩礼”没了市场。

加上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实现“全国通办”,取消户口簿限制;郑州人才购房补贴、公积金提额等政策,让“先结婚后买房”从口号变现实;婚假延长到28天、产假最长188天、推进普惠托育,从领证到育儿全链条减负担,为新人幸福保驾护航。

友好的婚育社会氛围也是助推力。在郑州大街小巷,记者注意到,公益红娘组织遍地开花。高新区“长椿红娘”4年促成100多对新人,中牟“红娘说彩礼”工作室免费牵线调解;市总工会每年400多场“会聚良缘·见郑爱”活动,吸引4万多职工参加;媒体也发力,“零彩礼出嫁”“跨省通办领证”案例抖音刷屏,让“真情比物质重要”的观念深入人心。

规范标准共建甜蜜婚恋生态

幸福图景虽已铺展,仍有微瑕待琢;婚恋服务虽具暖意,尚需精耕细作。采访中,多元声音交织成策,各方智慧汇聚成光,为破解症结、提质增效注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让郑州市婚姻服务的幸福底色愈发厚重绵长。

95后新人王磊建议在“520”等节日开通“候补通道”。 新乡李叔叔盼着婚姻信息能异地核验,不用再开一堆证明。

中原区婚姻登处相关工作人员提议:“偏远区县可以多配智能设备,设‘通办专窗’,不让新人扎堆核心区。”管城区相关工作人员则补充:“涉外登记缺专业双语人员,可以和高校外语专业合作招志愿者。”

刘老板针对同行“低价引流”现象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强化监管,制定统一标准,明确平价套餐包含项目,包含隐形消费的直接处罚,再公布“白名单”让民政部门推荐靠谱商家。

“所有平台都得实名认证,对接民政婚姻状况信息;社区、总工会多举办线下交友会。”某公益婚恋平台负责人王先生建议。

在郑州,专注脱单服务的“郑恋爱”平台在国庆期间的活动报名人数激增。平台创始人表示:“现在年轻人抗拒的不是相亲本身,而是那种明码标价式的尴尬。我们需要通过场景化创新,让相亲回归自然社交的本质。”

郑州市婚姻管理协会秘书长梁洁建议:“可以把婚恋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流动人口多的特点,每个婚姻登记处可推出‘婚恋服务礼包’,新人领证就能领托育补贴券、文旅消费券,包括许多文化街区打造的一些具有氛围感的主题餐厅、景观等。如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锈蚀罐体上‘天荒地老’的醒目字样、‘娶妻娶德不娶色’的婚恋观涂鸦,会潜移默化让文化浸润的暖意落地成景。”

针对婚俗改革,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涛表示,中牟的经验值得全市推广,制定细则明确彩礼和随礼标准,把婚俗改革纳入文明城市考核,多宣传零彩礼、自行车婚礼等简办案例都是有效改革举措。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包括向婚姻双方提供专业的公益性婚姻咨询和婚前指导。同时,持续积极推动婚俗改革,扩大、创新宣传教育,持续推广简约婚礼理念,鼓励举办集体婚礼、联谊活动等,从而丰富婚姻服务的内涵,为构建幸福家庭提供有力支持。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