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帅 侯爱敏)记者昨日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关于开展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区培育工作,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要素、宽领域、高水平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通知》明确培育目标,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两业链条延伸、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分年度分批次培育20个左右创新发展活跃、质量效益显著、生态体系健全的两业融合发展区,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全省两业全要素、宽领域、高水平深度融合。
根据《通知》,两业融合发展区申报主体为县(市、区)和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区域主导产业突出,申报时制造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占比达30%以上,且县(市、区)上一年度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开发区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两业融合发展区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申报主体在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赋能制造、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具有显著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通知》提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区,需要重点做好八大任务。
其中,建设融合发展应用场景要求,夯实数智基底,加快数字孪生、智能控制、虚拟仿真、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推广应用,扩大数据要素供给,支持打造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用户体验中心、智慧生活等各类新场景,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培育融合发展主体,做强做优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行业骨干、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新服务新供给品牌企业、物流豫军等各类主体,引进培育一批融合化、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与融通创新。
打造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持续推动工业设计中心、质量认证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共性技术平台、中试基地等建设。围绕产业园区“十百千”产业集群体系,配套建设共享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
同时,建设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加强融合发展品牌赋能,加强品牌评价和推广服务,办好地方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两业融合领军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