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而建的湛江奥体中心,以“海之贝”造型勾勒出灵动轮廓,三座副馆如贝壳散落海湾,这座设施先进的场馆成为河南散打续写辉煌的见证地。首次迎来全运会级别的高规格赛事,湛江观众的热情空前高涨,而更“幸福”和“开心”的当属参加比赛的河南队员。11月16日晚,湛江市奥体中心体育馆成了河南队的“庆祝”大Party。女子团体的颁奖仪式上,当金牌挂在河南队总教练、塔沟武校党委书记兼总教练刘海科的脖子上,这位驰骋在散打舞台上几十年的硬汉眼中闪烁着泪光。“河南散打的成功得益于‘省队市办校管’的良好模式,自从南京第十届全运会以来,我们届届有金牌,尤其是最近三届,每届都有3金入账,我们训练中把传统少林武术攻防技法,有效地融入武术散打之中,这可能就是我们能够成功的秘诀。”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海科动情地说道。
与以往的成竹在胸略微不同的是,本届全运会的夺金之路很有“压力”,刘海科表示:“本届全运会河南队的目标就是至少夺得3枚金牌。然而开赛之后,男子60公斤级意外失利出局,给队伍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我们迅速将压力转化成了动力,通过认真准备、研究对手以及给队员鼓劲儿,队员们越打越勇,三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全部拿到冠军。”
全运会的舞台不仅让总教练刘海科感动,多次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老将李玥瑶和柳文龙也是激动不已。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全运会,也是最后一届了。自己铆足了劲儿,大家也都齐心合力、团结协作,才能拿到这枚金牌。”赛后李玥瑶难掩激动地说。作为一名老队员,她特别强调了传承的重要性,“在训练比赛过程当中,尽量起到带头作用,也正是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让我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目前身为河南大学老师的柳文龙兼具教师和运动员双重身份,夺冠之后他说:“第三次参加全运会,也是我的第三个全运冠军。随着年龄增长,压力和身体状态的挑战一年比一年大。”
对于河南散打队而言,这样的战绩绝非偶然。作为河南代表团历届全运会的稳定和期待的夺金点,每每在关键时刻,河南散打队都能“挺身而出”,极大鼓舞河南代表团的士气和信心。河南省体育局推行“省队市办校管”模式以来,塔沟武校代表的河南散打队,自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起便开启了“夺金模式”。至今征战六届全运会,共斩获13金3银3铜。
连续三届豪取三金,在不少人看来是河南散打的实力必然,但刘海科教练直到比赛全部结束才真正放松。“过程绝不像大家想得那么轻松,全国散打水平快速提升,具备夺冠实力的队伍和队员越来越多,竞争更加激烈残酷。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齐心协力,更是队员们艰苦训练的成果。今年全运会这3枚金牌凝聚了队员们近一年来的艰苦付出,从体能储备到战术打磨,大家都倾注了无数汗水。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细节处理上仍有不足。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查漏补缺,继续深耕散打项目。”刘海科说。
成绩属于过去,新的周期已然开启,绚丽光环的背后,刘海科更有清醒的认识。“这一届全运会结束,同时也是下届全运会的起点。我们要更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加强对对手的研究,不仅要保持河南散打的领先地位,也要为中国散打培养更多人才。当然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继续努力付出,竞技靠实力和水平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不仅巩固河南散打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更要为中国散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谈到未来规划,刘海科冷静而又语气坚定地说。
本报湛江专电 记者 刘超峰 文 白韬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