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PDF版阅读

一所导盲犬学校的十六年公益长征
“无数双看不见的手, 托举着我们和它们”

16年如一日,像一枚“铆钉”,将她牢牢“铆”在河南导盲犬事业这片曾经的空白坐标上。关骊的16年,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只有日复一日的投喂、清洁与训练,在犬吠声声中,只为驯养出照亮视障者黑暗生活的那一束最实在的光芒。

葱郁深处,藏着导盲犬训练基地

在郑州南部郊县,绿意掩映之下,藏着一处不为人知的特殊“学堂”。这里没有琅琅书声,唯有偶尔的犬吠、温和的训练指令与奔跑时轻快的脚步声。这座已默默坚守16年的导盲犬基地,是未来“光明使者”们的启蒙之地,也是关骊用16年青春与心血浇灌出的“小天地”。

这里是河南唯一的一所导盲犬学校,而关骊就是这首已经奏响16年的乐章里,最初始也最执着的那个音符。在这个被戏称为“导盲犬黄埔军校”的小天地里,关骊的身影是永恒的背景,她熟知每一只幼犬的脾气与天赋,像一位严谨的校长,也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从16年前那个近乎冲动的决定,到今天这片生机勃勃的园地,她将自己的生命轨迹,与这些四条腿的“学生们”的未来紧紧编织在一起。小家伙们在课余时喜欢抢绳子玩,每当这个时候,欢乐便洒满在这绿茵茵的“操场”上,对她而言,眼前这和谐的一幕,是经历了漫长孤寂与重重困境后,才等来的希望曙光。

16年坚守,微光照亮前行路

2009年,那时的郑州,“导盲犬”是一个遥远得近乎陌生的词汇。据统计,当时中国大陆约1700万名视障人士,正在服役的导盲犬却不足百只,其稀缺程度堪比“大熊猫”。在河南,这一困境尤为突出——近80万名视障者,竟没有一家专业的导盲犬训练机构。关骊,这位曾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的女性,因目睹视障人士在街头手持盲杖、步履维艰的窘迫与无助,决心要在这片空白之地,为他们凿出一缕切实的光。她回忆道:“当时河南没有一家导盲犬机构,盲人出门靠盲杖探路,那种对独立的渴望,像针一样刺着我。”

因此,关骊做出了一个决定:在郑州开一家专业的导盲犬学校,填补河南空白的导盲犬事业。抱着厚重的申请材料,她叩响了残联、民政部门的大门;没有专业技术,她自费远赴导盲犬训练体系成熟的地区求学……关骊生活的重心,完全倾注于那片她立志打造的“犬界黄埔军校”。

那些年,每到雨天,关骊的心就揪着。院子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水积起来能没过脚踝。“狗狗的脚垫一泡水,就容易发炎溃烂,我就蹲在地上一个个擦,一擦就是两小时。”那些浸透着雨水与汗水的夜晚,几乎是她独自坚守的缩影。2021年,在一位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创建了第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当训练场上那些专注的身影、那些温情的互动第一次被镜头记录并传播出去,这座信息的“孤岛”终于浮现在公众视野。

网络求助,让基地重生

2024年,是学校成立的第15个年头。5只新的幼犬即将入驻,逼仄的老院子却再也挤不下一张新的食盆。新场地的租金像一块巨石,压在关骊心上。

同年9月27日,关骊和志愿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求助视频。视频中,他们如实讲述了学校面临的生存危机,展示了训练的场景与狗狗们纯净的眼神,也回顾了15年来的不易。这条求助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共鸣。成千上万名网友被关骊15年的坚守所感动,被导盲犬的故事所触动。捐款如雪片般飞来,鼓励的留言瞬间淹没了评论区;“云养”计划的咨询量暴增,无数陌生人伸出援手,希望成为这所学校和这些“未来光明使者”的守护者。在无数陌生“云家长”和爱心人士的托举下,困扰关骊许久的资金难题,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转机。

2024年10月15日,导盲犬机构在众多网友的支持下得以重建,在新的基地里,工人们完成了收尾工作,关骊和驯犬师、志愿者站在一起,迎接首批入住的5只拉布拉多幼犬(如图)。它们拥有了一个以“K”开头的新家族名号,即“K字家族”。“看着它们在新场地里奔跑、训练,我有时候会觉得像在做梦。”关骊看着在新训练场打闹的“K字家族”成员们,眼眶微湿,“是无数双看不见的手,在背后托举着我们,托举着它们。”

导盲犬“毕业”,无偿交付视障人士

新基地的日常训练已步入正轨,但关骊和她的团队并未有丝毫松懈。她清楚地知道,每一只导盲犬从幼犬到合格毕业,背后都是巨大的投入。

“很多人都会问,养一只导盲犬需要投入多少钱。”关骊的目光追随着正在训练的导盲犬“凯莉”说道,“一只导盲犬,从出生到能正式上岗,要整整两年。我们仔细算过,平均下来,成功培养出一只合格的导盲犬,直接成本就要高达20万元。”而这些投入,最终都会化作一份纯粹的礼物,所有毕业的导盲犬,都将无偿交付给通过审核的视障人士,没有价格标签,只有生命的重量。

夕阳渐沉,将训练场上的影子拉得很长。新训导员开维正蹲在地上,轻轻抚摸着凯莉的头,奖励它刚刚完美完成的一套指令。关骊就站在不远处静静地望着,16年的光阴在她眼中一闪而过,从一个人在这条路上蹒跚独行,到现在身边有了同行者;从几乎放弃的绝境,到“K字家族”在这里开启新的篇章。她不止一次目光坚定地提到:“如果说,导盲犬是引领盲人前进的一束光,那我们就是指引那束光前进的灯塔!”

凯莉突然转过头,望向关骊的方向,尾巴轻轻摇晃。那一刻,夕阳正好落在它清澈的眼睛里。

本报记者 黄栖悦 文/图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