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杨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善育”的美好期盼,近年来,我市将托幼一体化建设作为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谋划,系统推进。从市级层面的政策引导与标准制定,到各区的因地制宜与模式创新,再到各幼儿园在课程、师资、家园共育等方面的深耕实践,全市上下正共同探索一条让婴幼儿“无缝”衔接、自然成长的抚育路径,着力打通学前教育服务的“起点一公里”,为孩子们的幸福童年筑牢根基。
谋篇布局 探索托育服务新路径
11月11日,“幼有善育 托幼一体”现场交流会在郑州市实验幼儿园举行。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实地观摩、经验分享与深入研讨,共绘全市托育服务发展新蓝图。
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推进托幼一体化,不仅是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提升国民素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作为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全省托幼一体化试点地区,我市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民生重点,以“幼有善育”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我市特点的托育服务路径。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郑州市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方案》,明确“加大投入,托幼一体、政府兜底”;市政府常务会议也专题部署,推动托幼一体化深入实施。
市教育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通过民生实事与试点创建双轮驱动,紧密围绕“完成民生实事”与“争创省级试点”两大核心任务,系统谋划、扎实推进托幼一体化工作,并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统筹托位建设、课程研发与师资培训,实现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贯通。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幼儿园已提供托位38546个,超额完成2025年托幼一体化重点民生实事3.5万个托位的指标任务。在完成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我市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省级托幼一体化试点,以此为契机推动工作迈向新台阶。为科学指导试点工作,市教育局于今年10月研究制定了《推进托幼一体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幼儿园托育质量评估标准(试行)》,为试点工作的规范、优质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质量标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医育结合、数字化管理,推动托育服务从“有的托”向“托得起、托得好”跨越,让普惠优质的服务惠及更多家庭。
儿童为本 构建普惠托育体系
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民生保障以及人口发展战略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郑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定位为“民生工程”,并将其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任务,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领、系统推进”策略,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区域公办园托幼一体化改革试点项目。自2023年起,该区按照“三年三步走”的思路,推动托育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5所公办园开设托班,累计招收婴幼儿1300余名,群众满意度调查达100%,基本形成了“政策保障有力、服务规范专业、群众可感可及”的托幼一体化实践“郑东模式”。
该区聚焦专业赋能,积极实施试点园园长“领航计划”,有序组织试点园园长分批前往上海、杭州等托育先进地区研修培训,深入学习“医育结合”“智慧托育”等创新模式,并全面开展全员“双证”培训,构建分层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托育队伍。
为确保托班幼儿能够迅速融入幼儿园生活,围绕“幼有善育”的目标,郑东新区教文体局积极引导各试点园倾力打造“三心”服务品牌。
“安心家访”筑基。该区推行“六心七一”家访法,“六心”是指以“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诚心、同理心”为核心,关注婴幼儿个体差异与家庭需求,建立信任桥梁,为入托适应打下情感基础。“七个一”,即一个约定、一个礼物、一个介绍、一个游戏、一个通知书、一个合照、一个好朋友,为幼儿开启顺利入托奠定良好开端,入托适应率达95%。“爱心入园”赋能。该区精心设计“1-2-3-4-5”渐进式入园课程,包括亲子陪伴1小时的温暖感、初次体验2小时的新鲜感、快乐游戏3小时的体验感、半日活动4小时的安全感、5天养成独立入园的秩序感。依托游戏化课程与个性化引导,帮助幼儿在3周内完成从家庭到集体环境的平稳过渡,提升入园安全感与融入度。“暖心环境”育人。秉承“一米高度看世界”理念,该区以婴幼儿身高尺度设计家具、玩具与活动区域,确保环境安全友好、操作便捷,让幼儿成为空间的主导者,并设置角色扮演区、自然探索角等九大互动区域,融入幼儿原创作品与成长轨迹展示,打造兼具教育性与叙事性的“会说话的成长空间”。
科学衔接 搭建幼儿“成长阶梯”
作为拥有六十余年学前教育积淀的园所,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将推进托幼一体化视为回应社会需求、推动园所内涵发展的重要选择。自1958年建园初期的“哺乳室”为教职工子女提供早期照护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设“小小班”积累经验,再到2019年正式以托幼一体化为核心框架,系统性启动托班建设,开展2~3岁托育服务,该园已成功构建管理与教育资源融通、场地共享、师资人员整合的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过去3年,该园累计为近200名2~3岁婴幼儿提供专业服务,托位数从15个增至40个,服务范围从教职工子女扩展至社会家庭,成为区域内普惠托育的重要力量。
在该园党总支书记、园长张莉看来,优质的托育不仅是“看得住”,更是“育得好”。为此,该园全力打造“教养融合”的育幼新范式:建立科学的入园筛查机制,累计对多名在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发展迟缓风险的幼儿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将发展的挑战化解在萌芽阶段;根据2~3岁幼儿的营养需求,精心定制“三餐两点”,让健康从每一餐开始;确立“动作与习惯、情感与社会、认知与探索、语言与沟通”四大发展维度,并形成清晰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在这里,吃饭、穿衣不仅是生活自理,更是习惯养成与自信心建立的课程;游戏与探索不仅是玩耍,更是感知世界、发展思维的旅程。
在环境创设方面,幼儿园围绕“有准备”的托幼衔接空间进行系统性升级。所有家具按婴幼儿身高定制,采用圆角防撞设计和开放式橱柜,创设“我的一家人”照片墙等情感支持元素。教室科学划分为基本生活区、情感安抚与扮演区、感官探索区、艺术创意区、建构与探索区、语言阅读区、大肌肉活动区、盥洗和如厕区等八大核心区域,形成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成长空间。
师资是托育质量的灵魂。在师资建设层面,该园实现了从初期“经验看护”到“双素养专业化”的转型。该园率先建立“3教1保”配置标准,要求教师持有育婴师资格证,构建“托育+幼教双素养”团队,要求教师既要做高敏感度的观察者,能识别幼儿发展节奏并实施个性化引导,又要成为全维度的回应者,将生理照护与心理支持无缝衔接。
根植于对2~3岁幼儿发展规律的认知,该园构建了一套以“一日生活”为天然载体,浸润“陪伴、接纳、支持、等待”核心理念的启蒙性课程,围绕生活自理、运动感知、语言认知、情感乐群四大维度展开,坚持“生活即课程,游戏即学习”的定位,将教育自然融入一日生活流程,并通过个性化区域游戏、小组化集体活动等实施路径,结合周计划与家园共育机制,形成完整教育闭环。
此外,幼儿园还创新提出“分而不隔,衔接有序”理念,通过“婴幼衔接”帮助幼儿平稳融入集体,实现托班与小班在环境、课程、师资上的深度融合,形成无缝过渡的成长生态。未来还将深化环境与师资的衔接效能,构建数字化家园共育平台,实现成长过程可视化、可追溯的科学育幼体系。
多元模式 绘就儿童发展“同心圆”
在推进托幼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市幼儿园锐意创新,聚焦课程体系贯通、保教队伍融合、家园协同共育等关键环节,涌现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也为全市托幼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样本和坚实的支撑。
为响应国家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河南省实验幼儿园自2001年起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教育,至今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以童为本,四全协同”教学模式。该园将托幼年龄范围界定为2~6岁,提出“全阶段、全要素、全场域、全方位”四全育人体系,通过“适应—养成—顺应—内化”四阶段实现教育衔接,构建了以生活教育为底色、以游戏活动为常态、以实践活动为亮点、以集体教育活动为精品、以食育固根和传统文化铸魂为特色的“童本课程”体系。
在环境创设上,该园实现资源共享与混龄互动相结合,实现了“人人是托幼一体化教育中的老师”。幼儿园里门卫、维修工、厨师都是儿童最真实的老师,每个儿童都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和谐。同时,该园还创新医教融合、保教并重机制,完善教师培养与管理保障体系,引领200多所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教育实践,提供了契合新时代、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且具有资政价值的托幼一体化范本。
郑州市教工幼儿园于2017年初开展早期教育研究,为我市探索托幼一体化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园课程聚焦儿童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围绕“四大核心素养”——独立、品质、理责、交往,依托“四大维度”“八大习惯”制定早期教育课程,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勇敢、毅力、礼貌、责任、服务、合作的能力。
该园托班幼儿可直接升入小班,实现托幼一体化的自然衔接。据统计,近9年来,每年约有50名幼儿从托班直接升入小班。得益于早期的系统培养,这些幼儿入园时普遍无明显分离焦虑,在独立性、责任感、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同龄新生。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也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低龄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新模式。幼儿园以“转移注意力”“情感共情”“准确慢速示范”“场景搭建”为内核,围绕缓解分离焦虑、生活自理与常规培养、社会交往三个方面积极实践。幼儿入园两周左右就实现了情绪稳定,生活能力实现从“全依赖”到“半自主”,再到“自主自理”,在社会交往方面也完成了从“独自玩”到“结伴玩”的转化,形成初步集体归属感。
该园还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及日常沟通等多种渠道,引领家长阅读《透视幼儿心理世界》《捕捉儿童敏感期》等经典教育书目,深化家园教育共识。此举有效帮助家长理解儿童成长规律,实现了育儿理念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家园合力持续增强。
登封市嵩阳实验幼儿园也制定了《“托幼一体化”实施方案》,确立了“管理一体、保教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原则,旨在实现2~3岁托育与3~6岁幼教在理念、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为婴幼儿提供连续、完整、高质量的教育启蒙与照护服务。
该园紧扣2~3岁幼儿“生活能力奠基、习惯养成、感知探索”三大发展目标,借鉴3~6岁课程框架经验,创新研发“生活照料+习惯培养+感知探索”三维度“爱宝贝”浸润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聚焦感知运动、语言启蒙、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四大核心领域,有机渗透“爱自己、爱家庭”情感启蒙,实现与小班课程目标的阶梯式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