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周圆 彭韵佳)“十五五”规划建议在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时,明确“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将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推动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是什么?将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带来哪些影响?

概念验证是指从技术、市场、产业等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验证,旨在验证技术可行性并判断商业价值、评估市场潜力。简而言之,其好比一个“筛子”,筛选出有市场化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试验证则是新产品从试制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重点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工艺匹配性、批量稳定性、成本经济性等问题,也被看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智库中心主任任晓刚认为,二者能够降低成果转化的风险、促进产业化、推动产学研协同。

可以说,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将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任督二脉”。

据统计,经过中试验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以上,未经过中试验证的产业化成功率仅为30%左右。

近年来,我国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不断提速,逐步织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网络。

在浙江宁波,一种能像人类鼻子一样检测汽车内饰件“异味”的新型嗅辨装备,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曾一度困扰研发团队。去年,该技术进入宁波中科新材概念验证中心的项目库后,得到权威专家认定并获得多项支持,产业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在四川成都,天府绛溪实验室的中试车间内,工程师们正进行一款无人机电池的中试工作。据悉,企业、科研机构等无需自建生产线,在这里就能完成产品定型、工艺优化和可靠性验证,有效降低创新产业化成本。

目前,全国已建设2400余个中试平台,遴选出首批24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共承担中试服务项目2.5万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约90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等。

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堵点,将助力更多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从样品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