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锋 孙新峰 武建玲 谢鹏飞
一个城区,因工业使命而诞生,因仰望天空而重生。
1958年,随着国家工业布局的落子,上街这个名字,与“铝都”的辉煌一同刻入中原史册。数十载风雨洗礼,当年播下的工业火种,如今已燃成一片更为璀璨的产业星图——在低空经济的崭新赛道上,上街正以“向上”的姿态,全速突围。
发展,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攀登。在区域竞争的赛道上,上街区正以清晰的节奏、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今天,我们一同解析这片热土如何通过构建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雨林”,不断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营商环境上台阶: 吸引优质项目 筑牢发展根基
营商环境,是万物生长的土壤与气候。上街区要培育的,不是几棵孤木,而是一片完整的“产业雨林”。
这里的服务,追求极致效率。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实现办理时长压缩66%,审批环节减少83%,申报材料精简75%;企业开办平均耗时仅约48分钟、注销平均耗时约50分钟,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为市场主体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
这里的监管,彰显法治温度。积极推广“豫企码”,规范入企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无谓干扰,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
这里的帮扶,力求精准滴灌。无论是组织银企对接破解“融资难”,还是举办招聘活动化解“用工荒”,抑或是构建惠企政策“线上+线下”宣贯体系,目的只有一个:让惠企甘霖精准滋润每一棵成长的“幼苗”。
尤其对于技术密集的低空经济企业,上街区更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服务。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落户后,政府送上的不是空洞的承诺,而是贴心的专班服务,还有涵盖餐饮、娱乐、健身等六大品类的“暖心礼包”和“消费甄选地图”。从东北远道而来的“飞龙人”由衷感叹:“这里的服务既精准又暖心,让我们更有信心在此扎根发展!”
沃土已培,活水乃兴。优良的营商环境,如同丰沛的雨露,自然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的溪流,汇聚成推动发展的滔滔江河。
项目建设上台阶:
注入上升动能 激活一池春水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上街区坚持项目为王,将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关键抓手,持续加力推进。
招商理念主动而精准。上街区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常态化开展驻地招商,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滴灌”式引资。
其中,瞄准未来赛道的低空经济项目,成为最闪亮的明星。今年以来,上街区新引进低空经济企业9家,签约如虹无人机、逐梦通航航空文旅等多个优质项目。正在建设中的河南低空经济产业园先导区项目,致力于构建集无人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试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计划于明年底建成。与之相配套的河南省低空经济科创与服务基地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智能制造领域同样热潮涌动。总投资50亿元的奥克斯智能空调生产基地计划明年投产,目前建设正酣。上街区专门举办产业链对接会,现场达成意向项目11个,展现其“打造一个、引来一串”的集群效应。
项目推进,关键在服务。上街区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等措施。建立“领导干部+责任部门+金融机构”实名制包保服务专班,问题办结率100%。
郑州经贸学院上街校区计划明年9月投用,届时将为上街区及周边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万余名师生也将大幅拉动周边消费。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学校负责人指着门口的高压线说:“这些高压线需要入地。相关部门昨天已经协调好了,下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效率,我们信心十足!”
数字为证:今年1~10月,上街区新签约项目35个,签约总额268.9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8.5%;总投资15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3亿元的22个省市重点项目,在10月底已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上街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始终位居六区前列。项目的“活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激活上街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