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这是新形势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需要。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水平。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4.9%。我国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地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优质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力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制造业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遏制打压加剧、竞争日趋激烈、追赶步伐加快。同时,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正处在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关口期。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是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需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比重一般在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但比重过低会带来产业空心化,对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历史上,有些国家由于放松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坚持,陷入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增长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经历去工业化后,重新推动“再制造业化”,但难度极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要树立全社会重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的鲜明导向。制造业合理比重是从全国整体来看的,各地区不宜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制造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发展制造业的鲜明导向,重视和支持制造业发展。要以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为抓手,完善和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先进性。要统筹内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保持产业体系完整性。要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有力维护产业安全。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融通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