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PDF版阅读

花甲老人突发呼吸衰竭
元凶竟是两粒花生米

本报讯(记者 王红)谁能想到,小小花生米,却有可能引发一场生命危机。11月24日,记者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花甲老人因病急入EICU抢救,经诊断,最终发现病由是两粒被误吸入支气管的花生米。

不久前,65岁的王先生因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与胸部不适,被紧急送至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胸闷查因: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收治入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

入院时,患者神志清醒,面对医生询问,他表示近期偶有呛咳,但不严重。病人收治入EICU后,医生首先围绕心脏问题和肺部感染问题展开了保守治疗,包括双抗血小板、强化心功能等。然而,经过一天积极的抢救,患者氧合情况及呼吸困难症状并未得到预期改善。

这一不寻常的信号,让经验丰富的EICU团队警觉起来:“患者无呛咳呕吐史,是否能完全排除吸入性肺炎或气道异物?”

为了找到病症源头,医疗团队决定为已行气管插管的王大爷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直接探查气道情况。

当纤支镜进入气道,真相揭晓:在患者支气管深处,一个形似花生米的异物正牢牢嵌顿其中!病人此前的“无症状”,很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咽喉感觉迟钝,发生了“无声误吸”。这个隐匿的异物,正是导致病人呼吸窘迫且常规治疗难以纠正的直接元凶。

真相大白,挑战接踵而至。患者因心梗必须持续使用“双抗”药物,这使得任何气道内的操作都面临极高的出血风险,无异于在血管密布的“雷区”里作业。

EICU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呼吸科内镜团队携带精密设备火速前往EICU床旁进行支援。在纤支镜的清晰视野下,两个团队的专家凝神聚力,运用异物钳与冷冻技术,以毫米级的精度进行着漫长而精细的操作。

整个手术持续近3小时,团队最终成功将两粒完整的异物顺利取出,打赢了这场高难度的气道“保卫战”。

术后,患者氧合指标迅速改善,病情日趋平稳,目前已成功脱离呼吸机,正在顺利康复中。

2025-11-28,12461| 2025-11-27,12449| 2025-11-26,12441| 2025-11-25,12433|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