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涛 通讯员 李绍光 王钰)昨日,随着总投资近千万元的霍雷庙水厂综合升级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新密市北部山区15个行政村及社区的近3万名群众终于告别了“水质差、常断水”的历史。汩汩清泉流入千家万户,不仅滋润了百姓的生活,更为山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位于袁庄乡姜沟村的霍雷庙水厂,自2009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北部山区数个村庄的“生命线”。然而,历经十余年运行,设施老化、管网渗漏、水量不稳等问题日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深受影响。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今年春季,新密市政府将水厂升级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袁庄乡与市水利局协同作战,组建供水管理站,多渠道筹措近1000万元资金,打响了一场“供水升级攻坚战”。
工程首战聚焦“开源固本”——新建800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整修水源机井,实现“蓄得住、供得稳”;继而推进“强筋健骨”:对郭庄、乱石坡等5处机井水泵进行全面检修,更换新式泵管;将老旧塑料管网升级为耐腐蚀、抗冲击的聚乙烯管道,犹如为山区供水系统换上“钢铁脊梁”。
针对偏远村落,工程创新构建“中心水厂+分布式站点”联动体系,通过新建蓄水池与供水站点,形成“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供水格局,让清泉跨越沟壑,润泽每一个山坳。
“现在水压足了,水质清了,再也不用半夜接水了!”家住富民路社区的陈大爷拧开水龙头,脸上漾起笑容。这场“用水革命”不仅彻底消除了北部山区供水安全隐患,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稳定充足的水源为山区发展注入新动能: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民宿业主不再为断水发愁,纷纷扩容升级;生态旅游因基础设施改善迎来新机遇……一条“水兴产业、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径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铺开。
一泓清水,既是民生幸福的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霍雷庙水厂的升级改造,不仅流淌出近3万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奏响了新密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