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保持水土的功能,有利于干渠水质保护。”新郑市南水北调办负责人介绍说,由大叶女贞、法桐、国槐、石楠、大叶黄杨等树种形成的生态廊道已经成为一条绿色屏障,保护着干渠一渠清水北送。
在搞好干渠沿线绿化,做好水源涵养的同时,新郑市还着力做好干渠沿线村庄的污水集中处理,确保干渠水质安全。
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紧邻南水北调干渠,有498户居民。2017年12月,在村庄南侧规划了污水处理站,收集村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针对村内无排水管网的现状,有关方面采用雨污分流方式铺设了6公里多的污水收集管网,将农户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洗浴污水收集后集中治理,处理后的中水用来发展种植和作为生态用水。
观音寺镇潩水寨村,则在村北侧、西侧各规划100多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雨污分流方式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收集村内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村庄污水的集中处理,为干渠水质安全提供了保障。
腰包鼓村庄美 移民生活越来越好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郑州市共在中牟、荥阳、新郑、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五个县(市、开发区)建设移民新村22个,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8735人。如今这些移民的生活怎样?采访团到荥阳市高村乡李山村进行采访。
李山村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安置村,2010年8月由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迁入。迁入以来,李山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丹江特色餐饮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餐馆19家。同时,村里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种植优质林果;建成温室大棚13座,发展草莓、火龙果、葡萄等水果种植,增加村民收益。如今李山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腰包鼓了,生活环境也要跟上。李山村将乡村林果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改善环境卫生,美化居住环境,打造自然淳朴的乡村风貌。
李山村是郑州移民村的一个缩影。
丹江口移民搬迁后,郑州全力推进后续工作促移民村稳定,以产业发展带动移民致富。郑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丹江口移民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向移民村派驻第一支部书记、建立移民产业发展基金、统筹农口资金优先支持移民发展、强化移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等措施,加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移民发展致富能力。
由于多数移民村选择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发展,郑州市移民部门多方搭台协调,公开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招商引资。全市22个移民村共引进规模化农业企业40余家,招商引资额5.8亿多元,规模流转土地1.26万亩。群众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收益,还可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向产业化工人的身份转换,取得薪资收入。
郑州市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各级帮扶资金2.4亿元投入丹江口移民村,安排项目180余个,为移民的发展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政府帮扶加上个人努力,移民人均年收入已由2011年刚搬迁时的4300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8万元。丹江口库区移民在郑州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