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清清丹江水

(上接一版)保持水土的功能,有利于干渠水质保护。”新郑市南水北调办负责人介绍说,由大叶女贞、法桐、国槐、石楠、大叶黄杨等树种形成的生态廊道已经成为一条绿色屏障,保护着干渠一渠清水北送。

在搞好干渠沿线绿化,做好水源涵养的同时,新郑市还着力做好干渠沿线村庄的污水集中处理,确保干渠水质安全。

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紧邻南水北调干渠,有498户居民。2017年12月,在村庄南侧规划了污水处理站,收集村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针对村内无排水管网的现状,有关方面采用雨污分流方式铺设了6公里多的污水收集管网,将农户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洗浴污水收集后集中治理,处理后的中水用来发展种植和作为生态用水。

观音寺镇潩水寨村,则在村北侧、西侧各规划100多平方米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雨污分流方式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收集村内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村庄污水的集中处理,为干渠水质安全提供了保障。

腰包鼓村庄美 移民生活越来越好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郑州市共在中牟、荥阳、新郑、郑东新区和航空港区五个县(市、开发区)建设移民新村22个,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8735人。如今这些移民的生活怎样?采访团到荥阳市高村乡李山村进行采访。

李山村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一批移民安置村,2010年8月由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迁入。迁入以来,李山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丹江特色餐饮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餐馆19家。同时,村里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种植优质林果;建成温室大棚13座,发展草莓、火龙果、葡萄等水果种植,增加村民收益。如今李山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腰包鼓了,生活环境也要跟上。李山村将乡村林果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改善环境卫生,美化居住环境,打造自然淳朴的乡村风貌。

李山村是郑州移民村的一个缩影。

丹江口移民搬迁后,郑州全力推进后续工作促移民村稳定,以产业发展带动移民致富。郑州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丹江口移民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向移民村派驻第一支部书记、建立移民产业发展基金、统筹农口资金优先支持移民发展、强化移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等措施,加强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移民发展致富能力。

由于多数移民村选择与农业产业化企业合作发展,郑州市移民部门多方搭台协调,公开面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招商引资。全市22个移民村共引进规模化农业企业40余家,招商引资额5.8亿多元,规模流转土地1.26万亩。群众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的稳定收益,还可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向产业化工人的身份转换,取得薪资收入。

郑州市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各级帮扶资金2.4亿元投入丹江口移民村,安排项目180余个,为移民的发展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政府帮扶加上个人努力,移民人均年收入已由2011年刚搬迁时的4300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8万元。丹江口库区移民在郑州的生活越来越好。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2025-08-07,11605| 2025-08-06,11597| 2025-08-05,11589| 2025-08-04,11581| 2025-08-03,11577| 2025-08-02,11573| 2025-08-01,11565|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