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落实“双减” 作业减量提质是关键

“双减”背景下,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中小学校纷纷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改进育人方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双减”之路。

作为走读初中学校,“双减”的关键是落实好作业管理,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必须共同参与作业管理的运行与改革,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达成互动共生,有效实现作业管理主体的结构优化。

首先,完善学校层面的作业管理组织机制。学校应将作业管理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范畴,精准把握学情校情,多元分析,提升顶层设计能力,凸显学校顶层设计的优势,实现作业管理的校本化。

其次,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自我管理机制。学生是作业的完成者,方法和内驱力是有效完成作业的关键。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时间安排、重点难点、自我反馈等内容都是学生作业管理的一部分。当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管理方法时,其自我规划、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其思维方式与学习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成长。

再次,构建作业管理的家校合作机制。家长需要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监督完成家庭作业、进行亲子阅读、从事家务劳动、坚持体育锻炼等。家长恰当的鼓励与期望对孩子提升学业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掌握恰当的教育方法和交流方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切实履行家长教育的责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形成家校育人的共同体。

最后,建立家庭作业超量预警与“熔断”机制。学校必须建立作业超量的预警与“熔断”机制,通过教师自查、学生反馈、家长监督、学校检查等手段,防止作业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发生。

“双减”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教师。在“双减”工作中,不管是校内教学的减负提质,还是课后服务的多元有益,教师都是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双减”背景下,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教师群体面临极大的考验。走读的初中学校如能系统化形成有效的作业管理机制,充分考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等因素,调动多方主体的积极性,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达成作业的减量提质,实现高质量的作业管理,一定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新郑市市直初级中学 柳勇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 2025-09-28,12050| 2025-09-27,12046|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