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信任的力量

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唤醒。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触动孩子柔软的内心、唤醒孩子心底的善良,也唤起孩子那份独有的担当和自信。充满自信的孩子,能够自觉管理自己,并且让自己越来越好。

还没去过四三班上课就听其他老师说,班里有好几个“捣蛋王”, “敬畏、尊重、规则”在他们心里没有任何分量。

我第一次去四三班上课,心理上戒备森严。孩子们不知是因为要在新老师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还是看出了我眼神中的警告意味,这节课还算顺利。第二次上课时,就有几个同学按捺不住了,总是在我板书或者转身切换PPT的时候,扭头说话、离开座位在地上爬两下,看我转身再立即坐正。第三次课堂则更“精彩”了,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并且是每做一个举动脸上还充满了挑衅的意味,我当然也回之以严厉的一瞥。

下课后我梳理了一下自己这几节课的心理状态,发现我一直紧绷着神经,恐怕稍不留神哪个学生把课堂搞得一塌糊涂,所以我的表情是严肃、神情是戒备的。俗话说怕啥有啥,老师越是不大度,学生越是和你较劲;老师越不信任学生,学生感受不到自己尊严的存在,越不会主动管理自己。推而广之,是不是因为其他老师也是这种状态与学生相处,才使得这个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未能使小孩子恢复对善意和公正的信任,那就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使他产生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感觉和体验个人尊严。这样的学生到少年时期就会变得易怒易恨,对于他,生活中就不会有什么神圣和高尚的东西,教师的话语也深入不了他的心灵。”

第四次去四三班上课时,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整节课一直是面带微笑、神情稳定的,哪怕有同学真的在课堂上说话、开小差、离开座位,我仍然神情自若,用微笑的眼神提醒或点头示意,同学们也很放松,不再偷偷摸摸跟我捉迷藏似的捣乱。课堂进行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好多同学不太理解,“捣蛋王”之一周同学把这个问题解答得很到位。我当众表扬了他,同学们也投去赞许的目光。谁知这一激励带来潜能大发,接下来几个有深度的问题全都被周同学解释得头头是道。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不表扬他,他能够给全班同学答疑解惑、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得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自信,此时,担当精神也是不培而立。整节课下来,周同学从神情到举动还有跟老师的交流状态俨然一名学霸,让我真实感受到传说中的“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他下课之后还把我送到教室门口,并且感谢老师的辛苦、提醒老师多喝水。

我的眼眶湿润了,心中更加坚信:坚信我的学生、坚信我自己。

郑州大学实验小学 石冬晓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