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向新向心·MY CITY】城市更新系列报道 采撷大河遗韵 尽展文化之美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意盎然,河道蜿蜒

本报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邹渡祥 文/图

开栏的话

城市更新事关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月27日,全省城市更新工作观摩推进会在郑州召开,会议强调,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郑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省会城市首批、全省首部城市更新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制定,为规范和推进我市城市更新活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郑州城市更新代表项目有哪些?目前进展如何?给市民生活、城市发展带来了哪些改变?本报今起推出【向新向心·MY CITY】城市更新系列报道,为您讲述郑州城市更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榜样,一起向新向心,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

沿中州大道一路向北,过了魏河,在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角,抬头可见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的门头。从项目大门一直往里走,公众最为关注的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便坐落其中,相对于新建的遗址公园,项目东北方向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已矗立于此多年。“新老”两馆隔空相望,见证着城市更新的矫健步伐,这种“看得见”的变化也让当地群众幸福感“旧地升温”。

穿越千年感受仰韶文化

与之前“小个头”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相比,新建成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占地面积2400亩,更像一个大型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园区按照“一核(大河村遗址本体核心保护展示区)”“两节点(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三片区(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和互动休闲体验区)”进行规划布局,是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起步区、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的示范项目。

春风和煦,行走在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绿意盎然,河道蜿蜒。占地近600亩的原始生态修复区,主要还原仰韶文化时期的自然生态。原始农耕种植区里,种植的植物有130多种,部分是仰韶文化时期就存在的农作物种类,在这里,参观者可以参与耕种,体验原始先民的农耕生活。 (下转二版)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