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PDF版阅读

汉朝的“蔬菜大棚”

? 高玉成

《资治通鉴》记载,汉安帝永初六年,诏曰:“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大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传》曰:非其时不食,自今当奉祠陵庙及给御者,皆须时乃上。”书中对“郁养强孰”的注解是:“土室蓄火,使土气蒸郁而养之,强使成熟也。”又引《汉书·召信臣传》中的一段话:“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试想一下,冬季搭建个土屋,蓄上温火,控制好温度,种上葱、韭菜、茄子什么的,迫使这些蔬菜反季节生长,与我们现在的“蔬菜大棚”是不是非常相似?是不是可以说至少在汉朝,就已经有了类似“蔬菜大棚”的技术了?

但那时人们对“蔬菜大棚”技术并不信任。《论语》有言:“不时不食。”召信臣也认为:“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于是安帝下诏说:“各地进贡的新鲜食物,大多违反时节。或者用火熏暖,强使成熟;或者萌芽时就从土中掘出,还未生出滋味,便已夭折。这难道是顺应天时、化育万物的做法吗?《论语》说:不合乎时节的东西不吃。从今以后,供奉皇家陵园及御用的食物,一律等自然长熟了以后再进献。”皇帝都给予批评、提出要求了,可见当时官方对“蔬菜大棚”的态度是否定的。

古人的智慧不输今人,所以2000年前他们就发明了“蔬菜大棚”;今天我们的科技水平超越了古人,知道“蔬菜大棚”并无食品安全问题。古人“靠天吃饭”“顺时育物”,无法对“蔬菜大棚”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是受当时科技水平的局限;今天我们推广“蔬菜大棚”,随时可以放心享用不同季节的瓜果蔬菜,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但换一个角度讲,古人受当时科技水平局限,对自己不了解的食品持审慎态度,不随便乱吃,防止病从口入,也是对人身安全的一种负责任态度;我们现在虽然知道“蔬菜大棚”没有食品安全问题,但面临的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污染、食品质保、食品添加剂,乃至转基因食品问题等,还有很多。我们是否可以扬长避短,在发挥现有科技水平优势的同时,也学一学古人的负责任态度,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有伤于人”呢?

2025-11-28,12461| 2025-11-27,12449| 2025-11-26,12441| 2025-11-25,12433| 2025-11-24,12425| 2025-11-23,12421| 2025-11-22,12419| 2025-11-21,12411| 2025-11-20,12399|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