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学做月饼 本报记者 李新华 摄 |
本报讯(记者 李居正 王军方)9月5日,“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走进惠济区,在黄河之畔感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成果,到食品企业参观现代化生产线、自己动手做月饼,在博物馆里了解古老冶铁工艺的独特魅力。
上午,联合采访队伍在惠济区的第一站来到位于黄河滩地公园的南裹头广场。观景台上,非洲媒体代表在这里取景拍摄,并倾听了黄河基本概况、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建设保护成果介绍。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黄河两岸不仅促使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诞生,它所孕育的黄河文化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讲解员的介绍中,采访团乘车游览了黄河岸边。疏影路上,法桐成荫、植被繁茂,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野生动物选在这里安家。
在了解中国的河流治理与环境保护经验后,来自肯尼亚的詹姆士·阿布约·斯玛特说:“我的故乡也有许多河流,比如塔纳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我们的河流上下游也会面临干旱、洪水等问题,筑建堤坝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中国做出了出色的应对,这里的黄河保护与治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大家到思念食品(河南)有限公司见证水饺、汤圆的诞生过程,前往郑州福晶园幸福食品有限公司亲身体验月饼制作。看到思念食品全自动化的生产线,非洲媒体朋友连连称赞。最热闹的莫过于体验做中国传统食品月饼了。福晶园工作人员手把手传授制作工艺,引导大家先拿起一个圆圆的面团,放在手心按压成面饼,然后将月饼馅放在面饼中间,再用面饼把月饼馅包住揉成圆球,最后把圆球放进模具中,轻轻按压,一个个带着漂亮图案的月饼就成型了。大家开心地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月饼。非洲媒体朋友还高兴地用中文提前表达祝福:“中秋快乐!”
在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非洲媒体朋友纷纷佩戴VR眼镜,穿越历史,化身“冶铁工匠”锻造铁器,感受汉代领先世界的冶铁工艺。互动环节,大家争先恐后“身临其境”,体验伐木、运木、烧炭等过程,与历史“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