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立天地之中·为天地立心】系列报道

(上接一版)历览嵩阳书院的年轮,折射的是文化的兴衰与变迁——

北魏初建时嵩阳书院是一座佛教寺院“嵩阳寺”;

隋大业年间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嵩阳观”;

唐高宗李治游嵩山时,一度为其行宫,名曰“奉天宫”;

至五代,后唐进士庞士曾在嵩阳观聚众讲学;

后周世宗柴荣改为太乙书院,成为儒学活动中心。

至此,儒释道思想均以这里为中心,辐射开来,延绵而去。

时光流转至宋代,嵩阳书院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宋太宗御赐“太室书院”匾额。宋景祐二年,重修太室书院时赐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一时间,这里群英荟萃、群星闪耀。

再后来,金、元至明代中期,嵩阳书院讲学活动处于低潮;

清康熙年间,这里广纳天下名儒,倡导理学,扩建学舍,购置书籍,书院面貌焕然一新;

清乾隆年间,登封知县施奕簪再次扩充书院面积,且购置书籍存放入藏书楼,至此,嵩阳书院建筑规模已基本完善;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嵩阳书院终止了书院教学,先后成为嵩阳高等小学堂、中岳中学等的教学办公场所;

新中国成立后,嵩阳书院经全面整修,曾作为登封师范学校、中共登封县委党校、登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址;

2009年,郑州大学嵩阳书院成立,以期“赓续文脉,弘扬国学”……

历经1500多年的沧海桑田,这里,发展过佛家、道家、儒学思想,传播过儒家理学学说,祭祀过儒家圣贤,举行过考试……斗转星移,岁月留声。后人更是将嵩阳书院与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书院因巍巍嵩山而名,嵩山因煌煌书院平添了几多厚重。

然而,在这里,高山仰止的,又何至于山?

移步换景 满目皆是故事

青砖灰瓦,古朴典雅。古木参天,鸟鸣幽幽。

沿中轴线一路向北,踏着脚下已有旧色的青石板路,迎面吹来微凉的初秋的风。拾阶而上,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五进院落南北长不过几百米,然而随意落脚处,都蕴藏着讲不完的故事——

大门处,门额横匾上的“嵩阳书院”四个大字原匾为宋代苏东坡的墨宝,现为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书。

山门外向西,便是那著名的“唐碑”,全名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这唐碑,高9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为中原之冠,当地人亲切地叫“大唐碑”。唐碑桶身窟龛浮雕、云盘双龙,被誉为“嵩山碑王”,与梁思成齐名的古建筑学家刘敦桢评价其“形制奇特,为唐碑中别开生面的杰作”。然而,个头大、样子美,却是他最“不起眼”的价值了——碑文撰写者是当年宰相李林甫,因其声名狼藉而引来文人骚客的“诟病”;书者却是唐代书法家徐浩,遒雅圆劲的隶书无一懈笔,又引来一番赞叹。而大唐碑,也在诟病和赞美间,站立了1000多年。

穿过正门和前厅,便觉空气清新、古典雅致,整座书院显得格外清雅静谧。难怪曾游历于此的乾隆帝赋诗:“书院嵩阳景最清,石幢犹纪故宫名。”

“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看到这门联,便是到了先圣殿了。殿内中央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西墙为孔子弟子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东山墙有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的介绍。此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而今,拜孔仪式也常在这里举行,孩子们正衣冠、读拜文、诵经典、行拜礼,齐声诵读《大学》,书声琅琅。

讲堂,用以纪念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曾在此讲学,门前一副“满院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的门联也彰显着这里的用途。讲堂前,一块青石处,人们说是“程门立雪处”。门前月台上,竖立着明代刻制,记录程颢、程颐二兄弟言、听、视、动的“四箴碑”。

到藏书楼,更觉清幽。这是书院最靠里的去处。曾有清代诗人焦钦宠登楼赋诗“书院藏书书有楼,楼环三色望中收,不才幸坐春风里,立雪程门许我游”——这里俨然一方隐匿于尘嚣之外的文化净土,静谧而深邃,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风华。

俯仰其间 华夏群星闪耀

好了,此刻。我们纵观了1500多年的书院历史,参观了掩映树木中的五进院落,欣赏了硬山式建筑的曼妙姿态。我们终于,可以寻一处长廊,静坐,让脑海逐一浮现那些在这里留下故事的精彩的人们了——

那一年的冬雪,来得有点急。松柏上,已蒙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杨时、游酢大老远来到嵩阳书院,欲请教程颢、程颐一些问题。移步至讲堂处,看到程颐正闭目休息。两位学子不敢也不忍惊扰老师,便立于门外,任飞雪袭面。门内,炭火正旺,温暖如春;门外,风雪交加,学子战栗。“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不管这故事是真是假,“程门立雪”早已传颂了近千年,人们就是愿意相信,“尊师重道”,理应如此。后来,杨时回到江南,开办东林书院,而东林书院上,就是那句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二程的弟子朱光庭赞叹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于是,“如坐春风”一词也不胫而走。

那一年的司马光,内心有些落寞。王安石变法推行新政,政见不同的司马光偏居一隅,被贬至距离嵩阳书院不远处的嵩山崇福宫任一闲职。既然不能闻达于庙堂之上,那就安居在江湖之远吧。更何况,这里流水潺潺、花木葱茏。于是,司马光在嵩阳书院旁边建一别院,在这里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的第9至21卷。如今,从嵩阳书院东侧步行上山,有一“光风霁月其襟怀”石刻,按照清初景日昣《说嵩》书中的纪录,就是司马光别馆的旧址。

那一年的范仲淹,衣袂飘飘。他登临嵩岳,不掩豪情万丈:“白云随人来,翩翩疾如马。洪崖与浮丘,襟袂安足把。不来峻极游,何能小天下?”他讲学嵩阳书院,击掌高歌、迎风长啸,他激情四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感染了众多慕名而来之人。

还有在这里讲书的朱熹,多少年之后,寥寥数百字的《朱子家训》依旧读之如醍醐灌顶;还有叶封,任登封知县期间,不仅重修并恢复嵩阳书院,还不时资助贫困学子;还有被称为嵩阳先生的耿介,更是授业解惑,桃李天下;曾在嵩阳书院求学的张载写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

在这里,闪耀的不只是人,就连树木,也有属于自己的传奇——

两棵汉封将军柏,经鉴定,树龄均有45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

一株古槐,传说是当年程颢、程颐在书院亲手所栽,树干嶙峋、老态龙钟,却新枝簇簇、树冠如盖,见证着程朱理学的枝繁叶茂;

一棵杏树,在杏坛石桌石椅一侧伫立,相传,耿介循孔子杏坛讲学,在杏坛栽下这棵杏树……

故事,还没有讲完;精彩,还在延续——

如今的嵩阳书院内,专门定制了“书香传家·亲子共读”、“开笔礼”、青少年研学游、古代科举考试实景体验等活动,古风盎然;不久前,郑州提出要以嵩阳书院为核心和龙头,打造“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连续多年,嵩山论坛就在书院古柏下举行,当代学者与古之鸿儒隔空对话……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千年的嵩阳书院,始终吟诵着儒学大师的谆谆教诲与程门立雪的虔诚求学,其蕴含的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优良教育传统至今仍在传承、在传颂、在传播、在传达……

突来秋雨,打断思绪,迎面,山风徐徐。

嵩阳书院内,将军柏枝叶摇动,雨丝细密,如响环佩,如闻丝竹。

静听,似是读书声不绝入耳。

2024-09-19,9411| 2024-09-18,9403| 2024-09-15,9399| 2024-09-14,9395| 2024-09-13,9387| 2024-09-12,9375| 2024-09-11,9367| 2024-09-10,9359| 2024-09-09,9351| 2024-09-08,9347| 2024-09-07,9343| 2024-09-06,9335| 2024-09-05,9323| 2024-09-04,9315| 2024-09-03,9307| 2024-09-02,9299| 2024-09-01,9295| 2024-08-31,9291| 2024-08-30,9283| 2024-08-29,9271| 2024-08-28,9263| 2024-08-27,9255| 2024-08-26,9247| 2024-08-25,9243| 2024-08-24,9239| 2024-08-23,9231| 2024-08-22,9223| 2024-08-21,9215| 2024-08-20,9207| 2024-08-19,919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