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 飞
阅历代之辞赋,当在酒后。饮酒过,头昏昏,则颇有酒胆。自古之文人,如沧海之浪,随船而颠簸。似蓝天之云,扶风而惬意。文人之书,志在于时,重在于义,而终陷于情。文,诗以言志,歌以抒情,而辞赋兼而有之,此之谓赋之壮也。
辞,楚辞。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之流,开山之鼻祖,辞赋之先驱。屈原重在情,宋玉侧于理。读屈体,浓郁之感、悲愤之声,不绝于耳,浩浩万千。《离骚》,人生之抑郁,岁月之沧桑,对天地之呐喊,对时运之悲叹。辞中常控诉,赋里多愤懑。阅宋玉,命运之叹,人生之难。《风赋》,借风而喻阶层,借风而说故事。风多不同,受风者各异。大王之风,庶民之风,看似同风,实则万里。风行于庙堂,风吹于江湖,地方不同,差异百千。《神女赋》,写秀色之美妙,抒愉悦之性情。君王之爱,爱在神女。神女之爱,爱有别恨。屈宋二体,异彩纷呈,殊途同归。
秦汉之赋,重在华美。华而不实,莲之虚空。极尽语言之浩荡,穷极文辞之璀璨。此为当时之主流。司马相如、扬雄、枚乘、东方朔、贾谊、班固、张衡等,一代之文星,汉朝之风流。司马相如,蜀之英杰,国之文士。《长门赋》开创辞文之境界,赋予宫文之格调。皇妃之情,阿娇之爱。尽在文中,散发四野。一文抵万金,长安而传阅。《上林赋》,赋之山松也。天子上林,宏大丰富。水势雄浑,林草丰美。猎余之乐,终不得久。然天子悔过,文韵之重器。枚乘《七发》,赋借七体。妙言说道,讽喻过盛。东方朔《答客难》,怀才不遇,诙谐自娱。圣人常远,聊以自慰。刘彻《秋风辞》,文辞精美,用语轻柔。虽不及《大风歌》之雄浑,但文势流畅,可润人心。王璨《登楼赋》,登楼而观景,应秋而明志。高楼不在高,其高为志不达也。楼不在云层,而在云之故乡。去国怀才,才之不遇,感慨而歌。班固《两都赋》,一时风行天下,开创城市写赋之先驱。张衡《西京赋》,后来居上,树立古城文辞之典范。汉之辞赋,众人争风。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唯扬雄更全面,更深沉,不仅有赋,还有《法言》,是为大家。
魏晋南北朝,写赋者众矣。鲍照、庾信、阮籍、嵇康、向秀、祢衡、江淹等,偶有涉猎,赋质而不等矣。陶渊明之流,差可比拟。曹植一人,可抵天下才华八斗。祢衡《鹦鹉赋》,文写鹦鹉,实则写人。跌宕之命运,恰鹦鹉之悲鸣。嵇康《琴赋》,看似写琴,琴外有声。生逢乱世,明哲保身。阮籍《猕猴赋》,赋在猕猴,猴在林中。拟人而生动,有《庄子》之神韵。向秀《思旧赋》,旷野萧条,旧居空庐。朝代更迭,国运不济。对好友之怀念,对现实之控诉。江淹《恨赋》,恨在于时。《别赋》之别,别在于运。时运不同,恨之不同。人之不同,别之不同。江郎并非才尽,而在于时之不同矣。
唐宋,诗歌为主,但辞赋俱佳。王勃、李白、杜甫、白居易、顾况、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李商隐、杜牧、欧阳修、苏轼、秦观、范仲淹、范成大、杨万里等,写赋之高手,辞章之绝唱。《秋声赋》《赤壁赋》等,赋之高洁也。《阿房宫赋》《云中古城赋》等,赋之大厦也。《剑阁赋》《登长城赋》,赋之伟壮也。《雕赋》《茶赋》《桃花赋》《荔枝赋》,赋之闲云也。《山阳城赋》《华山赋》《项王亭赋》,赋之壮怀也。《囚山赋》《晚晴赋》《送穷文》《寒松赋》《南征赋》,赋之抒情也。
元明清,写赋者多矣。杨慎、黄宗羲、沈德潜、袁牧等,辞赋之余韵,强弩之末,但尤具生活之趣。杨慎《蚊赋》,以蚊之描写,写时代之尘埃。袁牧《秋兰赋》,兰之高洁,花之情操。不同流俗,清高致远。蒲松龄《屋漏赋》,虽是屋漏,实则讽刺。大才而不遇,时代之弊端。科举之遥遥,文秀是汤汤。黄宗羲《海市赋》,海市蜃楼,异彩纷呈。铺陈想象,皆为虚幻。王夫之《霜赋》,君子之品洁,不惧风寒。沧海横流,真古丈夫。明清之赋,虽如繁星,但终不及汉唐之高雄,更别提两宋之阔宏。赋之轻巧,文之渺小,遂被雪芹等人所替,于是赋始之走下流也。
中国辞赋,传承千年。璀璨至今,光照于世。古人言,登高而赋,可以做大夫,一行而抵万字。嗟夫,中国文章之皇冠,当为赋也,非一般人可作焉。权当酒后所言,可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