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姝含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古往今来,食物总是承载着一方风土人情与生活意趣,卤面便是这样一道深植于中原大地,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食佳肴。
记忆中,河南卤面的制作是一场充满生活仪式感的劳作。晨曦微露,集市上便热闹起来。母亲穿梭于摊位之间,精心挑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鲜嫩的豆角、饱满的黄豆芽,还有那筋道的细面条,如同为一场盛大的演出精心筹备着角色。
回到家中,厨房便成了舞台。母亲将五花肉切片下锅,煸炒出油,肉香瞬间弥漫开来。再加入豆角、黄豆芽,大火翻炒,豆角由鲜绿转为深沉,豆芽微微泛黄,此时调入生抽、老抽,注入清水,锅中便奏响了一曲热烈的交响乐。酱油的浓郁与食材的清香相互交融,那袅袅升腾的炊烟,似是生活的希望在舞动。“治大国,若烹小鲜。”烹饪卤面的过程,又何尝不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经营?
待锅中汤汁翻滚,将面条均匀铺撒其上,转小火焖煮。那原本松散的面条,渐渐吸饱了汤汁的精华,变得饱满而富有韵味。锅盖掀开的瞬间热气氤氲,面条与配菜相互缠绕,油光锃亮,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盛上一碗卤面,面条根根分明却又彼此相依,豆角的翠绿与肉片的酱红点缀其间,恰似生活中的琐碎与美好相互交织。入口,卤面的口感丰富而有层次。面条的筋道、豆角的脆嫩、肉片的香醇以及卤汁的醇厚,在舌尖上依次绽放,宛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逐一品味,方知其中真味。
遥想往昔,河南这片土地历经无数风雨,百姓在田间辛勤劳作,卤面便是他们劳作后的慰藉。它见证了中原大地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世世代代河南人的情感与记忆。在艰苦的岁月里,卤面是饱腹的佳肴;在富足的时光中,卤面是团圆的象征。
如今,远离家乡的游子,身处喧嚣的繁华都市,尝尽玉盘珍馐,但心中总会思念那一碗河南卤面。那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欢笑,是母亲的唠叨,是邻里的寒暄,是深深烙印在灵魂深处的乡愁。
河南卤面,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部用味蕾书写的史书,一首用烟火吟唱的诗歌,一段用情感编织的乡愁。它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流淌,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等待着每一个归人去品味、去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