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新型工业化应有新的判别核心标准

12月10日,“2024中国品牌论坛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史丹就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实现形式发表观点。

“新质生产力要素提升之后形成了1+1+1>3的合力。”史丹表示,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提升包括劳动者由一般的体力智力劳动向知识创造和知识运用方向转变;劳动工具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智、绿色化方向发展;劳动对象不断扩大,表现为从传统的自然资源向更高级的资源形态的转变。智能制造的发展将由单一使用智能制造设备向全生产流程智能化转变,重构制造新范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实现形式,而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应成为判别新型工业水平的核心标准。”史丹提出,新型工业化是数字智能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升级要有新的方向和目标,不再适用采取第三产业占比标准,应以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标准,产业发展形态也会呈现多元性,融合化和平台化的所生成的产业业态会快速增长。

同时她就衡量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政策启示作出阐释:“政府要适当引导支持,只有用新型工业化的理论为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保持制造业的占比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战略方针。” 本报记者 孙雪苹 安欣欣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2025-08-07,11605| 2025-08-06,11597| 2025-08-05,11589| 2025-08-04,11581| 2025-08-03,11577| 2025-08-02,11573| 2025-08-01,11565|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