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如何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

痛失亲人是件极度悲伤的事情,按照传统习惯,一般要举办一场安葬典礼,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给生者以心理慰藉?。

虽然各地葬礼形式有所不同,但放声痛哭是一个共性仪式,且哭声越大越体现与逝者感情深,哭者越多越体现葬礼氛围浓。有时候,葬礼氛围可以体现逝者生前威望及子女人脉。

在笔者记忆中的豫南家乡葬礼上,亲人哭得撕心裂肺,导致抽搐、休克等现象时常发生。反正,葬礼上亲人亲戚亲友怎么放声哭、以什么方式哭都不为过,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最近笔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一些人,在亲人去世后,虽然也悲痛,但处理“后事”时比较理性。原因在于:

人们视死如常。随着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人们越来越视生死如常事,一闭眼一睁眼,一天过去了;一闭眼不睁眼,一辈子过去了。人们对死亡、埋葬等早已见怪不怪,更多的是珍惜眼前生活。

子女义务已尽。很多人认为老人罹患重症,子女已鞍前马后,不惜一切代价的治疗抢救,有些子女已因老人得病而被拖得筋疲力尽、囊中羞涩,甚至为此背上沉重债务,再去哭天喊地也无济于事,于是就“丧事”简办或者不办。

失去亲人,都是生命中一次难以承受的打击。最初时刻,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和接受,悲伤和痛苦会笼罩身边,令人心情沉重,难以释怀。然而,作家梁晓声对此有一个明智的诠释:最难过的不是失去那一刻,而是每每想起亲人的瞬间,突然被一些触发因素打动,可能是一道亲人爱吃的菜肴,一只用过的杯子,一首曾经共同喜欢的歌曲,或是一句亲人过去常说的话语。这些都能勾起深藏内心的回忆和情感,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

从这个角度讲,酣畅淋漓地表达失去亲人的痛苦可以理解,那是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爱的表达,但健在的人们还需要生活下去,需要面对现实。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回忆和纪念来继续珍惜他们曾经的存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缅怀”“悼念”;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学会接受现实,继承逝者遗志,完成未竟事业,以精彩人生告慰逝者英灵。 胡泉凉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