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红色教育铸魂

躬身实践育人

东风路小学兴隆校区学生 制作的清明节气卡
文化路第二小学学生祭拜先烈
纬三路小学队员向烈士致敬
桐柏路小学开展红色思政研学
金沙小学队员聆听先烈事迹

本报记者 李 杨

清明时节,我市教育系统以“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内涵深刻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各校纷纷通过祭扫英烈、红色研学、国防教育、红歌传唱等沉浸式课程,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少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力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缅怀先烈强化使命担当

清明祭英烈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不少学校以实地探访、沉浸体验为路径,通过历史场景与当代使命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革命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追梦女篮社团的学生,在清明节前夕踏上了一场特殊的“红色研学之旅”。在郑州烈士陵园,师生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列队,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少先队员代表以铿锵誓言致敬先烈:“做体魄强健、个性舒展、知行卓越的中国少年!”四名少先队员代表手捧鲜花缓步上前,向烈士敬献鲜花,表达对英雄先烈的敬仰之情。

随后,师生走进郑州国防园,近距离观摩坦克、战机、大炮、步枪,了解我国在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正是无数先烈的牺牲和奉献,才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原英烈纪念馆,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展出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聆听了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段段震撼的历史,让同学们心潮澎湃。他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金水区金沙小学以“童心缅先烈 薪火永相传”为主题,将祭扫仪式转化为沉浸式教育。党团员教师带领少先队员在郑州烈士陵园列队默哀、鞠躬献花,以白菊寄托哀思。在郑州国防园实景课堂中,队员们参观战机、坦克等战斗遗物,聆听烈士舍生忘死的故事。中原英烈纪念馆内,师生看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仿佛穿越历史长廊,深刻体悟到革命先烈崇高如峰、伟大似海的精神与情怀,并留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承诺。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四四班师生也来到郑州烈士陵园举行“缅怀先烈志 共铸中华魂”主题活动。学生们手捧自制白花,深情朗诵并庄严宣誓,誓言继承遗志、担当使命。中原英烈纪念馆的参观学习,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红歌经典激荡赤子之心

举办红歌比赛、观看红色影片、打卡红色地标……多所学校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通过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精神“声”入人心。

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三小学创新教育形式,将清明节主题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在3月28日举行的“清明忆峥嵘 红歌颂华章”首届班级红歌赛中,全校各个班级以必选曲目《义勇军进行曲》与自选红歌展开角逐。

比赛现场,同学们将心中的崇敬与感恩融入每一个跳动的音符,用激昂的歌声和饱满的热情,演绎了一首首经典的红歌。从《义勇军进行曲》到《我和我的祖国》,从《红星闪闪》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孩子们用坚定的歌声,表达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声在校园上空回荡,唱出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更唱出了新时代少年的使命担当。这场红歌盛宴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演,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同学们既在歌声中重温红色历史,又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激励着全体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前行。

管城回族区紫东路小学开展“思政引领 培根铸魂”红色观影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红海行动》。党员教师王凯丽在观影前详细讲解“也门撤侨”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军人的担当。影片中,蛟龙突击队在枪林弹雨中营救同胞的场景令学生屏息凝神。他们全神贯注,被紧张刺激、扣人心弦的电影情节深深吸引,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观影后,队员们纷纷以实际行动表达内心的感受。他们精心创作一幅幅手抄报,用缤纷的色彩和真挚的笔触,描绘对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观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观影后的深刻感悟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坚定决心。

而中原区桐柏路小学则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碧沙岗公园——这座北伐阵亡将士墓地。红领巾讲解员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辈的敬仰,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碧沙岗公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讲解过程中,大家认真聆听、思索,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随后,少先队员们依次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亲手制作的花束,并以标准的队礼表达对英烈的无尽敬仰与思念。

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清明节不仅是慎终追远的时节,更成为各校启智润心的教育契机。他们以劳动实践、民俗体验为纽带,让学子们在文化传承中汲取智慧,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文化传承不是单向传授,而是让孩子亲手触摸、亲身感受。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兴隆校区开展“春暖花开忆清明”系列活动,分年级设计特色项目,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中感受清明文化,用童真童趣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一年级学生在操场放飞风筝,五彩纸鸢载着童真梦想直冲云霄;二年级走廊变身“清明文化长廊”,学生用黏土、彩纸制作“节气卡”,呈现踏青、祭扫等场景;三年级萌娃身着汉服吟诵《清明》等古诗,稚嫩童声与春风共舞;四年级学生制作“英雄人物名片”,用画笔勾勒邱少云、刘胡兰的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敬意和缅怀。该校老师表示,让文化“活”在孩子们手中,就是最好的传承。

为了让学生体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感恩幸福生活,管城回族区回民第一小学将劳动实践与清明习俗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传承历史文化。

学生亲手揉制青团,从和面、包馅到蒸制,体验“舌尖上的传统”,不仅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更深刻领悟到清明节“纪念先人、感恩当下”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古诗《清明》配画,用画笔再现“细雨行人”的诗意场景,在欣赏诗词之美的同时,更深刻理解清明的文化底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清明的情思;以扭扭棒制作素雅菊花,通过一次次精心弯折、缠绕,制作出菊花的花蕊和花瓣,在劳动中深化文化认同,寄托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会到,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情感的联结。

此外,管城回族区东关小学也围绕“追思先烈志 传承民族魂”开展主题教育班会,以文化浸润童心,带领学生穿越千年历史长河。班会上,班主任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为媒介,图文并茂地讲解清明节文化渊源,从寒食节“割股奉君”的历史典故,到“万物生长此时”的节气智慧,学生们在《清明习俗演变图》中触摸传统文化脉络,对清明节的认识也从模糊的节日符号升华为深刻的文化认同。在追溯与实践中,学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让民族精神的火炬在新时代少年手中愈燃愈亮。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2025-04-03,10728| 2025-04-02,10720| 2025-04-01,10712| 2025-03-31,10704| 2025-03-30,10700| 2025-03-29,10696| 2025-03-28,10688| 2025-03-27,10676| 2025-03-26,10668| 2025-03-25,10660| 2025-03-24,10652| 2025-03-23,10648| 2025-03-22,10644| 2025-03-21,10636| 2025-03-20,10624| 2025-03-19,10616| 2025-03-18,10608| 2025-03-17,10600| 2025-03-16,10596| 2025-03-15,10592| 2025-03-14,10584| 2025-03-13,10572| 2025-03-12,10564| 2025-03-11,10556| 2025-03-10,10548| 2025-03-09,10544| 2025-03-08,1053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