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新闻 PDF版阅读

河南3案例入选第二批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

本报讯(记者 秦华)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在各地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经研究遴选并经公示,确定了51个典型案例,其中,河南省3例入选。

这3个案例分别为:高家三彩非遗工坊“唐三彩烧制:流釉淌出的多彩乡村路”、聂氏麦秆画非遗工坊“聂氏麦秆画:以‘麦’为笔,变‘秆’成画,画一幅幸福农民画”、许昌鑫正戏剧非遗工坊“霍庄村社火:让乡村的日子‘红红火火’”。

唐三彩是我国传统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洛阳唐三彩出土早、出土多,享誉海内外。洛阳当代仿制的唐三彩得古器物神韵,成为对外宣传的名片。孟津县南石山村的高家唐三彩,更是代代相传的洛阳老字号。其第5代传承人高水旺,利用10年时间全面挖掘恢复了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开辟了一条传承、保护、发展的产业化实践之路。

麦秆画也叫麦秆剪贴,是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殊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的画作,是凝聚浓郁乡土气息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传统的麦秆画是平面作品,聂氏麦秆画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聂远征,通过不断创新改良,让麦秆画更有立体感。

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清朝末年,历经百年传承,已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掌握着制作社火道具的技艺。从栩栩如生的舞龙舞狮,到精巧别致的舞扇、旱船,每一件道具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智慧与心血。

据了解,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是各地开展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在带动当地群众就近、灵活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2025-06-17,11243| 2025-06-16,11235| 2025-06-15,11231| 2025-06-14,11227| 2025-06-13,11219| 2025-06-12,11207| 2025-06-11,11199| 2025-06-10,1119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