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心泽
作为一部古典小说,《西游记》却在网络时代生命力爆棚,夺目的异彩照彻虚拟世界的茫茫时空。
成为名著后的一大优势就是,哪怕很多人没有读过原著,甚至读原著的人越来越少,但书里的基本内容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让人们耳熟能详,渐渐成为大家持久讨论的共同话题。像《西游记》这样内容有趣轻松又天马行空的名著,更是抛开文本就能在市井与乡野间口耳相传,幼儿还没上幼儿园,已耳濡目染接触到第一本中国名著《西游记》。门槛超低,普及超广,《西游记》反倒比《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更容易在民间保持话题热度,在这个热衷于把关注度变现为流量的时代,“西游”铁定要比其他名著热闹。
更为神奇的是,隔着几百年的时间,隔着神话与现实的藩篱,我们竟然可以用许多西游故事无缝衔接,调侃打趣现实世界的许多不良现象和社会问题,或者拿师徒四人各异又特异的形象自嘲人生的种种不堪,又或拿取经四人组阐释职业精神探讨企业管理。一直很忙的师徒四人,让“西游”话题常说常新。岂止热度翻新、永葆青春,最关键的,是拿“西游”的神仙调侃,让人口舌畅快,心理压力也容易得到消解,空对空,那是相当轻松。
先是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接着悟空归正“西游”路上一路降妖除魔,最后师徒四人连同白龙马一块儿各得正道果位,“西游”颇受诟病的文本结构与故事情节,也天然暗合网络游戏序幕揭示缘起——闯关打怪升级——完成使命任务的常见设定。且“西游”的想象空间和网络空间又都是可以无限拓展的,“西游”这款“游戏”无疑又具备了可以无限升级的潜质。而如今不断涌现的“西游”后续类网络小说、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剧,竟然让《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也异形般表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自我裂变、自我繁殖、自我扩张能力。“西游”在网络时代大显身手,成为风头越来越劲的网络大IP,让我们感受到这部神魔小说不可思议的超时代价值与意义。
作为《西游记》的核心人物,孙悟空被喜爱不仅因为他神通广大,更因为他鲜明的个性,尤其是大闹天宫时的桀骜不驯。所以,人们虽然逐渐认可了《西游记》第八回之后,孙悟空收束“心猿”、修持正果的正面教育意义,但“西游”衍生的各种网络产品和影视剧,仍在执着唤醒已被莲台圈养的孙悟空曾经的叛逆不羁、战天斗地的天性。对张扬个性的永恒追求,让网络空间绵绵不绝回响着对孙大圣的声声呼唤,即使哪吒近年来持续火爆,仍然难以撼动齐天大圣的顶流地位。随着“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升空,“黑神话·悟空”游戏风靡海外,遍观四大名著里的千百人物,我们深感只有孙悟空这只不安分的猴子,适合而且天然地适合为时代精神、为中国精神,甚至为科学探索精神代言。
“西游”的想象空间广大,所以续写与改编空间也就巨大。本来孙悟空是只无性石猴,不像唐僧频频被女妖诱惑,八戒色心不死动不动闹着回高老庄,网络小说的作者或影视剧的编导偏偏喜欢让这个盖世英雄渡情劫。英雄怎能没有崇拜他的红颜?商业化的改编路径就是要顺着网民的愿望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故事放在动辄万里万年的沧海桑田中起伏跌宕,更容易产生煽情惹火的效果。续写或改编名著需要尊重原著,面对《西游记》这方面的压力就小得多,但也正是《西游记》的想象空间、解读潜力以及神魔小说对续写与改编的宽容,成就了“西游”在网络空间热闹非凡、让孙大圣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现代表达。
“西游”世界与网络空间不但是无限的,而且网络空间与想象空间相互拓展,无数由网线或无线联结的人类大脑,正在利用AI技术超越现实、打破障碍,制造比梦境更为任性的情境。让人们在越来越广阔的虚拟世界里越来越自由自在地放飞自我,正成为最快意的现代娱乐方式。除非未来星际旅行成为可能并能惠及大众,人们只会越来越热衷于在无限的虚拟空间翱翔与沉溺。
现代科技极大拓展和释放着想象空间,也更让人感到地球渺小和现有生存空间的拘束,所以人类的脚步还没有迈出太阳系,想象与网络已迫不及待地虚拟了天文望远镜视野所能抵达的宇宙时空。这种情况已经深刻影响到后续“西游”的网络小说,让这些小说不仅打通了西游世界、封神世界与宽广的中国神话世界的界限,也已不满足于在三十三层天的界域内折腾,动辄穿越平行宇宙、闯入外星世界、撕破或逆转时空,让孙悟空及各路大神在三十三层天外的天外天里,与天外大神切磋更为宏阔的神通。我们惊奇地发现,续“西游”正不断追赶现代科技特别是宇宙探索的步伐,并在想象的深空,与科幻小说产生了纠缠不清的交合。
尽管科技努力地试图入侵脑细胞,心理学的各种新概念不断破解着人的内心密码,但大脑这个方寸“灵台”以芥子纳须弥,仍是人类最私密最安全而且足够深广的思想与想象空间。更关键的是,人类的思维活动虽已被证实比体力劳动更加耗费能量,但唯有想象,越是漫无目的,越是翱翔辽远,越让人心神放松。
你以为你在虚拟世界翱翔,其实只是在自己内心里躲藏,但有科技与神话的双翼加持,“西游”被网络不断升级,这般不断突破各种时空的想象飞翔,试问又有哪部中国名著可与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