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而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2025年同样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的20周年。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叠加,犹如新时代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对地球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行动之路,也凸显出科技创新在守护绿水青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关键作用。
历史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智能盾牌”,与世界地球日的主旨以及“两山”理念相呼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加速消融,极端天气频繁来袭,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借助科技创新,我们能够更精准地监测气候变化。气象卫星可以从太空俯瞰地球,收集海量气象数据,结合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前为人类敲响警钟。在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蓬勃发展,让我们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同时,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守护地球的“绿色呼吸”。
生态修复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智慧引擎”,也是对“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曾经因过度开发、破坏而伤痕累累的生态系统,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逐渐恢复生机。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多光谱传感器,如同不知疲倦的生态侦察兵,能够快速、全面地监测山林、河流的生态状况,及时发现生态问题。生物技术在生态修复中发挥着神奇作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耐干旱、抗病虫害的植物新品种,能够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加速植被恢复,为大地重新披上绿装。
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密码”被科技创新成功破解,体现了世界地球日珍惜资源的核心诉求。地球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科技创新为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广阔空间。在工业生产中,循环经济技术让废弃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精确设计,使用最少的材料制造出所需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农业领域的智能灌溉和施肥系统,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供应水和肥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污染治理同样依赖科技创新这一“精准武器”,契合“两山”理念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让天空重新焕发出湛蓝的光彩。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升级,通过膜分离、生物处理等技术,将污水净化为可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甚至居民生活的再生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守护地球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更多科研人员投身生态保护领域,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惠及地球生态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科技创新为画笔,在地球这幅美丽的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绿水青山,让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本文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河南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