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深,二七区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小区里,路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晚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4号微网格长朱喜荣像往常一样,戴上红袖章、手持电筒,准时夜巡。她的身影在楼栋间穿梭,时而停下检查电动车充电桩运行状态,时而凑近查看是否有车窗未关的车辆。这套守护社区安全的“规定动作”,她已风雨无阻坚持了2年。在青秀佳苑社区,这个常住人口超9200人的大型社区,像朱喜荣这样的“红袖章”,成为基层治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带头作用,朱喜荣在邻里关系的调和中也是一把好手,被居民亲切地称为“朱阿姨”。帮大家办好看似琐碎的日常小事,让她成为居民心中的“主心骨”,大家遇到大事小事都愿意找她帮忙。在青秀佳苑社区,这种“头雁效应”早已成为常态,背后是社区成熟的治理模式在发挥作用——社区以“一核双联四融”模式织密治理网络: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纵向贯通“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横向联动“大党委”及公共单位、两新党组织,通过组织、资源、服务、治理“四融”联动,构建多元共治格局。9个网格、61个微网格和3个专属网格如同神经网络,将红色力量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让基层治理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这套治理模式中,社区网格议事机制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咱居民自己的事儿,就让大伙一起讨论,一块儿参与解决。”青秀佳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婷介绍,自开展网格化工作以来,社区打造社区网格议事厅,建立“三会一反馈”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
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机制创新在回应民生关切中展现出显著效能——8号网格微网格长在巡查时发现居民反映“一晚上充电扣10块钱”的异常情况后,(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