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用真心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在与尧尧(化名)的相处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只有用真心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才能让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初次接触尧尧,他在班级中的表现让我深感忧虑。早读缺席、上课迟到、注意力分散,在其他同学专注学习时,他却沉浸于摆弄文具;课间操时,他随意插队打乱队伍秩序。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学习,也干扰了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面对小干部们频繁的告状,我意识到,简单的批评教育无法解决问题,必须深入探寻背后的原因。

秉持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则,我决定与家长沟通。护送学生放学时,见到了尧尧的奶奶。在与奶奶交谈的过程中得知尧尧现在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妈妈远走他乡又重组家庭,想孩子了就电话联系;爸爸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来。爷爷奶奶陪着尧尧在郑州借住,为了生计,老人时常做些小生意,便疏忽了对尧尧的管理。

我思前想后,觉得与尧尧妈妈沟通是改变他的关键节点。作为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责任。在电话中,我不仅客观地反馈了尧尧的在校表现,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引用“依恋理论”指出,孩子早期与父母建立的情感联结对其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同时,我也表达了对尧尧妈妈的理解与尊重。

在我与尧尧妈妈将近一个小时的交谈后,尧尧妈妈做出了一个伟大的举动让我感动不已,她承诺每个周末都回来陪伴孩子。我知道这份承诺不仅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更是家校共育理念的生动实践。第一个周末,妈妈履行了诺言,不仅做了丰盛的午餐,还专门邀请了班里的几个男孩子和尧尧共同分享。尧尧开心的样子让妈妈激动得泪流满面。后来的周末,妈妈不是回来就是邀请尧尧和奶奶到她那边。即使工作需要脱不开身,妈妈也会通过视频电话向尧尧解释,得到尧尧的理解。

妈妈的承诺,如同春日的甘霖,滋润了尧尧干涸的心灵。这个承诺满足了尧尧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爱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被激发出来。尧尧接下来的转变令人欣喜,他开始按时到校、积极参与课堂,与同学的关系也逐渐改善。这一变化充分证明,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尧尧的故事,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教育启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能够透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洞察其内心需求。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发挥师德的引领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七区建新街小学 高伟霞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