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峥
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始终是推动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力量。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首站便走进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刻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同时强调“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河南而言,深入贯彻总书记考察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全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与必由之路。
一、河南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新材料、先进装备、现代食品已发展成为3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另有18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如繁星般遍布河南大地。从产业规模与结构来看,河南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等产业集群规模已达万亿元级,现代轻纺等产业集群规模达6000亿元级,制造业的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超硬材料产业,河南积极作为,通过“链长+专班”“平台+基金”等工作机制,加速补链、延链、强链,推动超硬材料规上企业发展到300家,产业规模超400亿元,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迈进。
尽管河南制造业发展成绩显著,但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技术创新层面,关键核心技术短板较为突出。部分行业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的需求。产业结构方面,中低端产业占比较大,产业附加值较低。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仍占据较大比重,这些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制造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难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
二、科技创新对河南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推动河南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在全球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华为发布首次应用鸿蒙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小米宣布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玄戒O1大规模量产为例,正是通过瞄准前沿关键技术加大攻关,填补了行业空白,实现了产业的高端跃升。对于河南制造业而言,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河南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中,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价格,更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创新性。通过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开发出具有更高科技含量、更优性能和独特功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洛轴集团依托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内领先的轴承试验平台,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性能,如今高端轴承产值占企业总产值比重达70%,赢得了市场竞争优势。同时,科技创新还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科技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它能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在河南制造业发展中,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在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专精特新细分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河南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不断寻求突破,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济源鸿辛橡胶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天然橡胶絮凝固化工艺上取得突破,将传统的二十多个小时缩短至十几秒,正是科技创新催生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这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将为河南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推动河南制造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三、以科技创新赋能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应设立省级制造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支撑。加强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促进创新要素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与合作。此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需加强制造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豫创新创业,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保障。
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化升级驱动产业链向高端化跃升。首先,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通过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构建覆盖全省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生产过程优化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广,推动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最后,加强数据资源应用,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加强制造业数据资源的采集、管理和应用,建立数据标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分析生产数据,挖掘数据价值,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数据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以激活全要素创新动能。为营造有利于制造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需从政策、法治与文化多维度协同发力。首先,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涵盖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强政策的协同性和连贯性,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效。其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最后,培育创新文化,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通过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创新实践,支持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制造业科技创新注入持久活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河南制造业唯有以科技创新为强大羽翼,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全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精心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凤凰涅槃,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河南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举措,更是河南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使命的重要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在河南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河南制造业必将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图景。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